記者 林紫萱、鄭名真/採訪報導
台灣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地震頻繁,從九二一大地震到花蓮大地震,都帶來嚴重的災害,成為許多民眾揮之不去的噩夢,地震的來臨如果可以事先知道,傷亡也許就能降低許多。
中央氣象局從1995年開始就發展即時強震觀測系統,建立了全球密度最高的測站,能在地震發生後,迅速匯集震央、規模等資訊,提供預警。利用地震中P波和S波的時間差原理,設立地震預警系統,P波是比較早能夠感受到的地震波,速度比S波快,可是震幅較小,反之,S波較慢,但是會使建築物左右搖晃,破壞力較強。
因此利用P波傳播速度較快的特性,透過地震發生後靠近震央的測站,前兩秒接收到的P波資料,判斷地震接下來的S波是否會造成災,如果有達到設定門檻,就會對外發送地震預警資訊,傳遞全國,訊息傳出去之後距離震央較遠的人就可以有時間反應,面臨地震防災的應變措施。
也隨著科技的進步,中央氣象局接收到的訊息較快速,發布的資訊也較精準,預警系統可在地震發生後十秒內,立即對外提供地震預警資訊,增加民眾心理準備時間,地震測報中心課長林祖慰也表示,對於一般民眾而言,提早接收到地震預警資訊,比地震直接來臨時帶來的災害會較小,至少有多餘的時間去思考。
雖然減災的效果不大,但是可以為民眾多爭取逃生時間,增加心理準備,因此在地震發生時,不要驚慌,要保持冷靜,並採取地震防災步驟,趴下,躲進堅固的家具下或是柱子旁掩護,並且雙肘雙膝跪姿、頭部壓低,以低姿勢保護自己免於受傷,等待地震完全停止。
|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