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熱再生能源  宜蘭仁澤廠年發電470萬度

政府推動2050淨零排放政策,能源轉型為一大要點。地熱作為一種乾淨、不汙染的再生能源,是能源轉型中很重要的一環,台灣目前已有四座發電廠正式啟用。根據海洋大學地球科學研究所名譽教授李昭興推估,台灣地熱發電潛能約達40GW(4000萬瓩),相當於13座核四廠,且地熱不受天候影響,能24小時不間斷發電。雖然地熱有如此多的優點,為何台灣的地熱發電發展牛步?接下來,就讓我們來看一看,台灣在發展地熱發電上所面臨的挑戰。

全球碳排放居高不下 再生能源用量遞增

國際能源署(IEA)日前發佈消息,2017年全球碳排放量325億公噸,創下歷史新高,2018年恐持續攀升。全球面臨低碳能源轉型已刻不容緩。循環不已、取之不盡的再生能源,在能源轉型的世界趨勢中,正扮演著日益重要的角色,以越來越多的形式惠及我們的生活,而綠色建築,正是再生能源集成使用的一大標竿。

智慧加持改頭換面 豬舍擺脫髒臭雜亂

豬隻被馴化已久,自古以來即為常見家畜,與人類關係密切,但多數人仍對豬圈存在惡臭、環境髒亂的刻板印象,隨著時代變遷,都市林立人口愈發密集之下,豬隻的飼養環境勢需改善。搭配智慧化系統的豬舍,不僅得以洗刷豬隻產業「臭名」,在環境保護上也能有所成效,同時帶動我國畜牧產業未來朝向精準發展的可行性。 

小水力發電 社區凝聚或是生態波瀾 ?

全球2050淨零碳排目標興起,新興再生能源扮演關鍵角色,政府也與產官學研合作,推廣多元綠能發電。台灣地區降雨豐沛,豐富的水資源具備小水力發電的潛能,花蓮吉安社區與宜蘭安農社區發展在地化綠電,規劃地方自用,促進農村能源自主。可綠能對於生態、原住民家園造成的衝擊,也引起反對聲音,整體的小水力發電仍在尋找平衡點。 

農地種電拚淨零 維護生態發展綠能

因應能源轉型,經濟部訂定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量占比15.5%的目標,其中太陽能發電須達到20GW(百萬瓩)。而農電共生作為綠電發展重點項目,卻因光電亂象橫生,引起民眾反彈,導致種電案的推動愈加艱困。為了整頓現況,經濟部能源署將積極召開說明會,並藉地方媒體之聲,宣導政策良善立意,盼能消弭分歧、重建信任。

農地種電拚淨零 維護生態發展綠能

因應能源轉型,經濟部訂定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量占比15.5%的目標,其中太陽能發電須達到20GW(百萬瓩)。而農電共生作為綠電發展重點項目,卻因光電亂象橫生,引起民眾反彈,導致種電案的推動愈加艱困。為了整頓現況,經濟部能源署將積極召開說明會,並藉地方媒體之聲,宣導政策良善立意,盼能消弭分歧、重建信任。

正視極端氣候影響 防止毀滅性災害

近年全球天然災害頻傳,舉凡加拿大、夏威夷的野火,歐洲與北美的異常氣溫,以及南半球的澳洲暴雨致發水災、阿根廷的持續大旱,顯示極端氣候致使人類生活環境遭遇嚴峻挑戰,同時警示各國,高速經濟發展已對自然造成可觀的破壞,在繁榮與環保之間,迫切需要取得平衡,讓環境休養生息。

新興綠能遇挑戰 永恆之海盼轉機

台灣身為海島國家,四面環海,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東邊的黑潮為台灣特有的洋流,因長期穩定,且開發量巨大,國家海洋研究院的與台灣大學、中山大學和海洋大學研發浮游式洋流發電機組,利用黑潮穩定的海流及巨大的開發量。波浪能發電也是近年業界的發展目標,總結來說,實現台灣2050淨零規劃,各國提倡綠能和政府推動能源轉型,我國海洋能發電具備先天環境優勢,但未來機組之發電效益、發電成本與可用率仍待驗證,生態保育和環境評估在發展成熟後,是首要考量的關鍵。

淨零碳排趨勢 能源轉型由碳盤查做起

歐盟於今(2023)年試行「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淨零碳排」已成全球趨勢。中華民國工業區廠商聯合總會祕書長凌韻生表示,我國以出口導向為主的產業勢必受到影響;因應市場淨零浪潮,我國在2022年3月提出淨零排放藍圖做為能源轉型的目標。基此,經濟部正積極輔導工業區相關廠商實行碳盤查,盼逐步達成「能源轉型」。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