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聲世界的勇者 克服聽障的舞蹈之美
記者 陳宇伶、黃翊涵、陳玫蓉/採訪報導 林靖嵐舞蹈團致力於推廣聽障者的舞蹈藝術,創團至今已13年,團員們透過 […]
記者 陳宇伶、黃翊涵、陳玫蓉/採訪報導 林靖嵐舞蹈團致力於推廣聽障者的舞蹈藝術,創團至今已13年,團員們透過 […]
記者 陳筠蓉、鄧俞廷、藍子瑄/採訪報導 近年教育部積極推動「融合教育」,針對特殊需求學生,在教學上提供多元協助,讓每位學生都能享有平等的學習機會。然而,受限於經費不足,未來在師資培訓、專業醫師與鐘點助理人員之員額,尚待政府投入更多資源。此外,為避免特教生面臨就業困境,學者建議應設立「特殊教育專業技術班」,提供更適切的訓練,期能有效協助特教生順利銜接職場。
記者 呂洪瑋、彭楷葇、姚領/採訪報導 博愛座的設立初衷是體現社會對老弱婦孺的關懷,也因為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規定身障者及老弱婦孺能優先乘坐,讓部分民眾誤解博愛座的美意,反倒成為爭議的源頭。學者專家齊聲呼籲,應以同理心、尊重他人為出發點,禮讓真正有需求者,在政府、大眾運輸單位和民眾的共同努力下,打造友善的乘車空間。
記者 翟芮婕、劉欣怡、邱俞霈/採訪報導 導盲犬作為「視障者的眼睛」,從出生起就被賦予獨特的使命,因此訓練過程的 […]
記者 吳齊桀、林長岳、林怡嘉/採訪報導 台灣有一群擁抱「美麗遺憾」的運動員,即使身心有所障礙,仍積極爭取為國爭光的機會,但選手們得到的關注和資源仍遠不符期待。近年在政府與民間的努力下,針對分級制度建立、身障選手復建資金短缺、身心障礙訓練場館不足等問題,逐一改善解決,期盼能增進身障運動者各項資源,為身障者提供更好的體育環境,以達運動平權之目標。
維護平等參與社會的《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自通過後從未修正,攸關身障者就業、無障礙等問題仍存在。身障團體認為法令應與時俱進,希望政府能重視弱勢權益,傾聽障礙者需求,才能消除阻礙、實現平等。
記者林郁庭、張芷妤/採訪報導 牙痛不是病,痛起來要人命。對於一般人來說,看牙醫是件輕而易舉的事,然而對於身心 […]
有一群志工,即使自身為視障或身障,但仍致力在「聽你說專線」服務。他們接起電話,傾聽同為身心障礙的朋友訴苦,暢聊心事,幫助他們走過無助的黑暗時期。
隨著無障礙設施的推行,越來越多身心障礙者得以走上街頭,但在實際上路後,卻發現諸多不便的地方,人行道太窄、沒有斜坡、斜坡坡度不合規範等等,種種困難使得他們不得不與汽車爭道,當發生交通意外時,卻會以電動輪椅違規行駛車道為由咎責,法規以及其配套措施的不完善讓許多輪椅族在聽到類似案件後變得不敢出門。
台灣交通環境曾被外媒冠上「行人地獄」之名,且接連發生行人遭撞的死亡事故,讓交通安全議題備受關注,促使政府加速推動改革,陸續通過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修正案和違規記點制度。此舉卻引發職業駕駛和路權團體反彈,認為交通安全之改革應從法規、工程、教育、執法等各個層面同時進行,才能從根本解決問題,改善道路環境。
棒球可謂台灣的國球,「戰神身障棒球隊」為身障者打造展現自我的舞台,他們的故事不僅是挑戰,更需要勇氣和堅持,藉由運動讓身障者重拾自信。我國身障運動在推廣上面臨許多挑戰,包括無障礙設施不足和欠缺輔導人才培養等問題,未來在球場建設和師資培育上,仍待積極改進。
據衛生福利部統計,截至2023年底,全台50歲以上罹患失智症人數突破32萬人。為因應失智人口逐年增加,我國於2018年起推行「失智症防治照護政策綱領暨行動方案2.0(下稱失智症政策2.0)」,希望透過落實法令推動,協助民眾應對失智症的挑戰。不過,面臨該項政策即將在2025年底到期,民間團體呼籲政府應著手規畫3.0版本,正視即將到來的超高齡社會。
因為兒子于軒的誕生,讓牙醫師黃明裕的行醫生涯就此轉向,化自身小愛為大愛,為更多特殊族群帶來口腔保健的福利。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