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吳雅莉、焦仲、李宇傑/採訪報導
「以前唸放牛班時,爸爸怕我走偏,都會在上學路上偷偷跟著我。」振地餅舖老闆洪一平笑著回憶。「振地餅舖」這間座落於宜蘭的百年餅舖,經歷四代傳承,目前由洪一平與妻子游千瑩經營。當初年少不羈的洪一平,因看到年邁的父親依舊堅持經營餅舖之後,便毅然決然接下這間承載百年手藝的老店。
童年辛酸淚 父憂走上不歸路
沒有絢麗的店舖,只有簡單的陳設,洪一平提到店鋪是當初父親背債打造而成的。目前振地餅舖非祖父輩的原址,而是當初父親學習手藝後,因與祖父產生糾紛,父親才決定獨自出來開店。洪一平回想童年時期,父親向銀行貸款開店,為了清償債務,凌晨時分總能看到父親仍彎著背熟練地壓著餅模,而洪一平和哥哥妹妹只能睡在一旁的地板上。
洪一平小時候總會騎著腳踏車,跑到其他鄉鎮打架鬧事,他也提到國中一起玩的同學,許多人畢業後都因犯罪入獄,這讓父親對他的未來憂心忡忡。他提到,如果那時找不到工作,很可能就會踏上黑社會這條不歸路。這也使他父親更加希望他可以回到餅舖,傳承手藝。
洪一平當時認為台灣人買餅機會少,一個顧客消費恐不超過500元,也怕自己把爸爸口碑搞砸,所以他從高中畢業到當兵結束都不願意接下這個重擔。有一天他突然意識到,幾十年來都是父親自己承擔這一切,年邁卻仍努力地撐起一個家,洪一平才決定回家傳承這份技藝。但糕餅產業前景渺茫,所以他和父親約定,如果做到36歲,還未娶到老婆,就要放棄傳承手藝,並且離開家鄉。
承接家業後,洪一平感受到製餅的艱辛。光是搬一桶食材就超過30公斤,每天擠在又熱又狹窄的工作區中維持同一個姿勢,脊椎側彎、後背長骨刺等等職業傷害更是無可避免。即便可以用機器代替,但他認為機器製作出的口感是無法媲美手工製作,看似相同但吃起來卻有些差異,所以洪一平到後來即便身體出現狀況,也盡量維持「能不用機器就不用」的原則。
夫妻攜手延續糕餅 創造新口味
洪一平提到當初剛接下餅舖時,許多老顧客和廠商都認為年輕人跟老師傅的手藝會有落差,因此紛紛拒絕購買。這使得洪一平在初期就遇到銷售瓶頸,當季營業額連原本的一半都沒辦法達到。「幸運遇到她!」洪一平感慨,當時自己寧願餓肚子,也不願意拉下面子挨家挨戶拜訪廠商。要不是遇到現在的老婆游千瑩,每天致電給各家廠商,並親自帶產品讓廠商試吃,自己可能在當時就放棄了。
傳統糕餅通常出現在婚喪喜慶,或是節日用來祭拜的供品,但西方糕餅引進後,傳統糕餅文化逐漸在現代社會流逝。游千瑩為了迎合年輕人的口味,在糕餅中加入蔓越莓、洛神花和草莓這些創新口味,也會添加新的配料像是蔴荖、李仔糕。
洪一平笑著表示,當時夫妻兩人分工明確,聰明伶俐的游千瑩在三年內學會做糕餅技術,並負責研發糕餅口味及行銷;而洪一平負責傳承手藝與監督糕餅的品質,夫妻倆互相扶持,將製餅傳統延續下去。
「餅對我來說是家的感覺!」洪一平的大兒子洪偉倫提到,在國外念書總會想到家中糕餅的滋味。寒暑假都會特地回國幫忙父母,因為父母就算打了止痛針仍繼續堅持,但他也坦承目前不會想承接家業。洪一平提到現在技術逐漸失傳,年輕人到店內打工兩天即離職,但學習製餅至少超過1000小時,才可能做到一定水準。洪一平也提到,早期都是使用古糕餅木模製作,但如今鮮少人會使用,都已改為使用鐵模具。
延續苑裡家鄉味 傳承紅龜粿手藝
在苗栗苑裡的3Q米食老闆陳欣怡,也想延續傳統美食的好滋味。陳欣怡從小在家幫忙阿嬤和媽媽製作紅龜粿。她提到小時候沒想過未來要接手製作紅龜粿,直到阿嬤中風倒下,她才意識到熟悉的味道正隨著祖母和母親的衰老慢慢消失,於是辭去社工,回家延續小時候的味道。
紅龜粿是台灣傳統節慶供桌上常見的供品,因其為龜甲花紋,代表富貴,也因「龜」與台語「久」讀音相似,象徵長壽之意,有些還會印上吉祥漢字。不過陳欣怡提到,現代人較少回鄉祭祖,也可能因父母已逝,使得家人與家之間的情感失去連結,這份味道也隨之消散。這讓陳欣怡更堅定透過手藝和記憶,將這份「家」的味道繼續傳承。
紅龜粿目前沒有機器可以取代,所以他們仍維持全手工製作,以木製模具壓製。但為了迎合年輕人,將木製模具做改良,轉變為只有一口的大小,讓人們在品嘗紅龜粿的滋味時,也不會因份量過多,感到有負擔。
除了繼承自家手藝,陳欣怡也與各個單位,如:各級學校、日常照護中心等合作,進行手作教學,教授如何製作紅龜粿,推廣傳統技藝,讓新世代體驗傳統美食。陳欣怡希望在未來開設實體店面,在擁有更多空間及資源的同時,開發一個屬於他們的紅龜粿教育班,讓紅龜粿被更多人看見。
傳統糕點的式微 傳承的困境
陳欣怡提到,傳統糕點與生命禮俗緊密相連,每逢過年過節糕餅的需求大幅增加。隨著時代的變遷,從以前每戶人家都備有一隻木製粿印,到現在現在購買紅龜粿的通路越來越少,一般民眾除了在傳統市場以外,很難找到販售紅龜粿的店家。陳欣怡感受到世代的變遷,所以致力傳承手藝,願將飲食變成延續家鄉記憶的媒介。
因糕點文化正逐漸沒落,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助理教授古佳峻也試圖扭轉頹勢。他提到,傳統糕餅的客群還是年紀稍大的長輩,它對中新生代來說恐非熟悉的飲食記憶。古佳峻認為紅龜粿代表台灣生活文化,也是藝術象徵跟文化寄託。因西方烘焙技術的引進,他感受到台灣傳統飲食脈絡逐漸轉變,所以將糕餅議題帶入學校課程中,邀請糕餅師傅到學校,透過課程讓新生代理解傳統糕餅的文化背景。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