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競虛擬賽首登奧運 台灣選手實力受關注

 記者 李明媚、蘇意凡、林芳綺/採訪報導
110年全運會比賽現場舉辦在新北電競基地。攝影/林芳綺

電子競技是以「電子遊戲」來比賽的體育項目。隨著科技變遷,以及遊戲對經濟社會的影響力不斷增強,電子競技正式成為運動競技的一種。根據《2021年全球電競和直播市場報告》顯示,全球電競市場收入超過10億美元,全球直播遊戲觀眾也突破7億人次,對比去年增加了10%,此發展趨勢,讓電競有機會在2028年奧運虛擬系列賽中亮相,曾在國際賽中大放異彩的台灣電競好手,參賽實力受到關注。

近年來電子競技產業在台灣蓬勃發展,110年全國運動會中也加入了電競項目。「電競運動」首次登上國際舞台可以回溯到2018年的雅加達亞洲運動會(以下簡稱:亞運會),當時就已經以示範項目被納入。相隔四年,2022年的杭州亞運會更是被列為正式項目,將電競運動議題持續擴大至全球。

台灣的電競選手過去在國際賽事中大放異彩,在2017年第五屆阿時哈巴特的亞洲室內暨武藝運動會(簡稱亞室武運)中奪得一金一銀一銅,2018年第18屆雅加達亞運會拿下兩銀一銅的成績,在2019年跑跑卡丁車世界爭霸戰中,台灣的FORMOSA BEAST戰隊獲得亞軍,爆哥也在個人賽中拿下團隊最多得分。另外,2018年第十屆IESF電競錦標賽《英雄聯盟》項目中,隸屬中華台北隊成員的Yursan(本名:王聖佑)也拿下季軍,實力不容小

電競具暴力特質 正式納入奧運有待商榷

《英雄聯盟》電競選手在選取比賽角色。攝影/李明媚

對於電競是否正式入奧,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以下簡稱: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Thomas Bach)在接受《美聯社》採訪時曾表示:「我們不能在奧運項目中舉辦一場宣揚暴力或歧視的比賽。所謂的『殺手遊戲』,在我們看來,它與奧林匹克價值觀相矛盾,因此不能被接受」。但在2021年國際奧委會仍與五個國際體育聯合會及遊戲發行商進行合作,舉辦奧運「虛擬系列賽」,這是首次將電競納入奧運的一部份,雖非正式賽事,也讓電競有機會在2028年的奧運舞台亮相。

華電子競技教育協會副理事長尼歐表示:「國際奧委會的態度也是反反覆覆」他臆測電子競技能不能納入奧運仍是不樂觀,因為電競太暴力血腥。但若真的納入,遊戲也可能不是大家所熟知的大眾電競遊戲,會是以傳統運動與電競結合,像是今年舉辦的奧運虛擬系列賽,將棒球、自行車、划船、帆船、賽車五個體育項目融入電競成為賽事。

然而大眾電競遊戲的生命週期太短,更新速度快,且有些遊戲的遊戲商只代理幾個國家,並沒有擴大至全球,例如:《跑跑卡丁車》目前的伺服器只有台灣、韓國、中國大陸,以致於無法舉辦規模的比賽。對此,電競選手爆哥(本名:劉昶亨)也指出,「市面上的遊戲變動速度快,無法確定下次奧運比賽會不會又換不同的遊戲,這樣選手的流動會很快」。

「如果電競有機會納入奧運項目,會事先舉辦試辦項目」,中華民國電子競技運動協會副秘書長馮元愷說。他以亞洲奧林匹克理事會體系為例說明,像是亞室武運先前曾辦過兩屆的示範項目,才會在2021年的亞室武運讓電競成為正式項目。

馮元愷認為,對於電競有沒有機會納入奧運,仍抱持著一個疑問,因為還不能保證說一定能加入,雖然亞運會今年納入電競項目算是一個大突破,但奧運的部分還是要看國際情勢怎麼走來做判斷。

官民攜手發展電競 「星光計畫」培育台灣選手

中華民國電子競技運動協會與學校合作的星光計畫。照片提供/馮元愷

台灣的電競產業已開始快速發展,有許多協會在積極栽培學生選手,站上電競舞台,許多學校也與中華民國電子競技運動協會合作「星光計畫」,開辦電競班來培育選手,台灣電子競技聯盟每年也會舉辦兩場校園賽,讓學生們有更多的機會被職業隊伍看見。

針對台灣電競發展現況,馮元愷表示:「台灣自從在2017年立法院通過《運動產業發展條例》後,協會舉辦的賽事是有拿教育部體育署的補助。」政府在這方面是大力支持的,如果選手需要辦理工作證及簽證,協會也會全力協助,相比起以往的風氣,已經截然不同。

「星光計畫」電競產業鏈。圖片提供/中華民國電子競技運動協會

另外在教育這部分,網路上也有平台做教學,像是宏碁推出的電競社交平台 Planet9,集結電競玩家們在網域上互相切磋交流,並透過技術優化,還能語音辨識轉換語言,讓各國的玩家溝通無阻礙,也讓不是職業選手但對電競有興趣的人能有學習的地方。

雖然電競走上奧運的路還得經過一段試驗,但協會每年都會派隊伍參加「IESF世界電競錦標賽,像是由日本知名電子遊戲製造商科美樂所開發,針對國際固定舉辦聯賽的遊戲項目的足球模擬電子遊戲(Pro Evolution Soccer),持續為選手規劃迎戰更大的舞台。

尼歐坦言過去台灣有專業培訓系統的職業戰隊不超過5支,大多沒有專業的後勤團隊支持。大部分的選手都是「野蠻生長」,也沒有相對專業的教練能給選手針對性的指導與建議,這不同於在電競產業上有資金支持的韓國及中國大陸,除了有專業的團練基地外,政府也非常積極的在培養電競人才。

電競選手比賽時全神貫注的神情。攝影/林芳綺

尼歐說明,台灣目前有專業培訓基地的團隊,像是閃電狼、J-TEAM這些知名度較大、較有資金投入的團隊不多,再加上台灣市場不如國外大,選手敵不過龐大簽約金的誘惑,導致人才外流。例如:台灣《英雄聯盟》選手胡碩傑,就以兩年六百萬美金的薪資簽給國外TSM戰隊,破下北美LCS聯盟紀錄,成為身價最高的選手。

但是現在台灣的學生選手,可以不只以職業選手為目標。中華民國電子競技運動協會推出「星光計畫」,投入大量資源以更有系統的方式來對學生選手進行培訓,藉由產學合作擴大培育對象,讓學生畢業後即可接軌業界,可以有不一樣的出路。

全運會電競裁判長張峻銘表示,在協助學生選手規劃未來時,會以「如果沒有職業選手這個舞台,他能做什麼」為出發點去考量。在教育上讓他們不單只有職業選手一條路,也能朝向教練、裁判、製播團隊方向發展。

電競退役年齡早 選手生涯規畫不易

電競選手的黃金時期,大多集中在年輕階段,對於職涯穩定性與薪資保障,還不能與其他種類的運動員相提並論。近期有關前電競選手持有毒品被捕,以及現役選手涉賭等事件登上社會新聞版面,電競選手就業的狀況與退役後的規劃,引發議論。

根據立法院法制局研析結果指出,傳統運動員平均的退役年齡在33歲左右,教育部體育署國民體育季刊》中提及,電競選手的黃金時期在18-25歲,在25歲之後就會因反應下降或是遊戲倦怠而轉換跑道,相對一般的運動員普遍年輕,因此競爭大,選手需要承擔的壓力也更多。

對此,尼歐表示,高強度的訓練導致選手沒有多餘的時間培養第二專長,少數有網路聲量、且不畏懼鏡頭的選手會選擇轉行成為電競實況主。但也有選手憑藉自己的能力及經驗,改投入戰隊當教練,不過這都是少數,因為台灣推廣電競產業還是有些不足。

針對未來生涯規劃,前《跑跑卡丁車》職業選手爆哥表示,在還沒退役的情況下,會持續籌辦相關賽事賺錢,未來不排除擔任後勤角色,不過能夠肯定的是基本上還是會在電競圈發展。

爆哥擔任電競比賽賽評。照片提供/爆哥

現役選手Yursan坦言,未來想以教練的身分繼續留在電競圈,尤其自己過往的經驗較多在隊伍裡擔任輔助,就是隊長的角色,因此汲取到許多經驗包括像如何判斷局勢,並且下出正確的指揮給隊友,這樣的角色所具備的特質正好與教練類似,除此之外,也會想嘗試擔任一名實況主。

馮元愷也提到協會推動的「星光計畫」,除了提供大量資源外,也會針對選手退役後的職涯進行規劃,給予其他出路,包括有機會被聘請到學校裡擔任助教,或是成為該學校戰隊的教練,這都是他們可以發展的選擇。

110年全運會首屆電競賽事10月20日圓滿落幕,最終台中市電競隊伍榮耀奪冠。攝影/林芳綺

延伸閱讀:

台灣電子競技十年拚得正名為運動項目

主播JR一哭成名 台灣電競環境報你知

LMS聯賽解散 台灣電競環境怎麼了?

Posts created 4

Related Posts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