籃球場特殊文化 垃圾話與小動作

記者 李昕、林霈騰/採訪報導

籃球在台灣可以是極為盛行的運動,假日各大公園的球場總是擠滿了人,但站上球場比拚的不只是球技,垃圾話和小動作也都是籃球競技的一環,這樣的動作除了可以影響對手的情緒,還能提振己方的士氣,大大增加贏球的機會。

籃球是國內的熱門運動之一。攝影/李昕

在籃球場上,球員經常透過言語挑釁、嘲諷,影響對手的情緒和專注度,進而讓敵隊表現下滑。事實上,垃圾話的功能可不只這些,現效力於新職籃P League +桃園領航猿隊的中鋒孫思堯指出,垃圾話可以分為針對對手的和針對隊友的,在隊友表現不好時,球員有時也會透過一些垃圾話來激勵夥伴,幫助低潮的隊友找回鬥志。

職業球場上也有許多的垃圾話和小動作。攝影/李昕

除了垃圾話,小動作也是球場文化的一部分,街頭籃球場上經常有球員透過非必要的身體對抗,達到嚇阻對手的效果。過度頻繁的肢體接觸卻也經常引發衝突,甚至上演全武行。而在較正式的比賽中,場邊幾乎都聘有執法裁判,但不少球員仍會在裁判視線的死角拉人、出肘,讓對手只能吃悶虧。

激烈的對抗是籃球運動的特色。攝影/李昕

「知道整個球賽的狀況,掌控球賽,讓球賽順利結束,是裁判最重要的工作」執法超過40年的國際裁判徐德俊,生涯吹過各式各樣大大小小的比賽,他表示,裁判的工作不只是吹犯規、抓違例,更重要的是隨時掌握場上的動向,在爭執發生前就先介入化解,讓球賽不會失去控制。

雖然裁判會盡力控制垃圾話和小動作,但球員有時還是會在場上情緒失控,剛剛落幕的UBA賽事,就曾發生本土球員用種族歧視字眼辱罵非裔球員的事件。遭到攻擊的當事人,世新大學男籃後衛阿巴西指出,在球場上垃圾話是再平常不過的事,過去因為投籃能力不好,對手在防守他時經常會大喊「他投籃不好,讓他投」,面對垃圾話其實自己都只是一笑帶過,但這樣的文化還是應該要有底線,種族議題不能成為場上調侃、攻擊的對象。

裁判需時時刻刻留意場上的狀況。攝影/李昕

事實上,近幾年大學賽場上有越來越多不同膚色的外籍生,雖然上了球場仍是對手的身分,但在場外如何營造友善的環境,幫助外籍生融入台灣,已成為本土球員和教練共同的課題。

UBA賽場現在有許多外籍生加入。攝影/李昕

隊上有多位外籍球員的文化大學籃球隊教練羅興樑坦言,本土學生和外籍生在日常文化上有許多的不同,因此在整合球隊時需要不斷的溝通再溝通,建立教練和球員間的互相信任,讓本土球員和外籍生彼此尊重、互相學習,締造雙贏的局面。

本土球員在訓練時可以與外籍生相互交流。攝影/李昕

不論是垃圾話還是小動作,其實都是球賽的一部分,球員在場上切磋球技,也能透過這樣的文化提高對抗性,讓競爭更加激烈。但在享受比賽的同時,這樣的文化仍有一條不成文的潛規則在限制著,刻意傷人、歧視性的言論並不該出現在籃球場上。避免類似行為,除了是保護他人,更是在保護自己,也能夠讓台灣籃球的生態更加健康。

 

延伸閱讀:

學生籃球聯賽熱度高 掀售票制討論

放眼世界籃壇 台灣男兒挑戰夢想

Posts created 7

Related Posts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