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新聞文教生活

與鄰為友 共生公寓成新選擇

記者 查厚葦、武廷融/採訪報導

近年來生活模式轉變,台灣一人獨居戶比例逐漸增加。根據內政部統計,2020年台灣一人戶數到已突破300萬戶。當人長期獨自生活的時候,容易出現孤獨、寂寞的感覺。共生公寓共享居住空間的生活方式也為民眾提供了新選擇。透過放大公共區域,縮小居住空間,打破都市冷漠,增加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性,建立互惠互助的新居住型態。

一個人居住的年輕人在租屋處獨自看影片。攝影/武廷融

共生公寓主要是藉由業者面試以及資料進行篩選,讓一群不同背景的年輕人一起生活。業者 Wilbur表示,會選擇居住共生公寓的住戶大多都是希望可以交到朋友,共生公寓在硬體規畫上會透過空間設計,來增加住戶們之間接觸的機會。另外還會定期舉辦一些特色活動,如:每月一次的瑜伽課、結合社會議題的公益活動,增添大家生活的樂趣,達到促進人際關係的作用。

居住在共生公寓,不僅可以參加交流活動,在與室友們相處的過程中也可以互相學習,彼此請教、討論問題,共生公寓租客Ian提到,一開始在台北租房住的時候,自己並不是住在共生公寓裡面,而是住在一般的傳統的套房,但後來覺得裝潢風格不符合自己的理想規畫,加上常常覺得很孤單,也想要交到更多的朋友,最後才選擇居住在共生公寓。

在公寓長桌上室友們可以一起工作彼此交流討論。攝影/查厚葦

Ian表示,實際入住後發現由於居住空間大,室友的數量也多,而每個人的工作性質、經歷不同,在交流的過程中,不僅認識到許多朋友,也逐漸拓展自身的眼界。遇到問題時,大家也會相互討論、幫忙解決,有時候還會一起約出去玩,或是一起參加房東舉辦的活動。

共生公寓放大公共的客廳、廚房的空間,提供住戶們更大的相處區域。攝影/查厚葦

共生公寓提供住戶寬敞舒適的公共空間,如:客廳、廚房,除此之外,清潔、打掃都是房東會幫忙處理。但共生公寓在與室友們彼此共享公共空間的同時,不僅需要與他人一起共用衛浴設備,也限縮到自己的居住區域,犧牲部分個人隱私,對於已經習慣傳統租屋模式且注重隱私的民眾,恐接受度不高。

共生公寓住戶的個人居住空間。攝影/查厚葦

每個人選擇租房的標準大不相同,隨著居住型態逐漸多元化,業者也抓住商機提供民眾更多元的居住選擇,讓民眾都能夠針對自身的需求,找到一個最適合自己的生活模式。

 

延伸閱讀:

以人為本 逐漸興起的共居文化

星銀共居 雙老家園安「星」顧

青銀共居 跨世代生活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