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校求生術!創意特色教學 黃鴻志堅持17年

記者 李筠、楊婷羽/採訪報導

偏鄉教育資源少 特色教育起步

坪林國小位於新北市坪林區,四面山脈綿延,水土濕潤,是茶葉萌芽的最佳環境,但在翡翠水庫興建以及雪山隧道開通後,因就業機會有限以及土地利用的限制,所以人口就往都市移動,在民國95年人口開始呈現負成長,當地居民也感嘆,即使子孫對於家鄉有深厚的感情,但為了更遠大的未來和理想,也不得不往都市尋求更多發展。

在都市看不見的翠綠茶田,是坪林區自然環境良好的見證。攝影/楊婷羽

坪林國小學生的就讀人數也逐年下降,在居民陸續往都市移動時,有一位老師在這裡堅守17年,他是坪林國小的老師黃鴻志。

黃鴻志用「DIY爆米花」特色課程結合數學,計算玉米顆粒同時培養學生耐心。 攝影/楊婷羽
學生利用下課時間,發揮想像力畫出心中的故事。攝影/楊婷羽

特色教育新動力 幕後推手黃鴻志

坪林國小的學生人數從最初的216人減少到89人,即使現在班上剩下一位學生,他也用自己的教學理念和熱誠推動特色教育課程,黃鴻志說:「特色教育是一般課程的變化,這種教育方式的改變風險大,也需要更多時間來執行和籌備。」即便如此,他還是用心的去照料學生,小朋友話雖然少,但在課程中他們能用行動來表達自己的喜好,不用強硬的教學模式,讓學生邊畫邊寫自己的故事,從中學習知識和培養自己。

畢竟人生的歷程很長,單憑幾次的考試和成績去評斷一個學生的價值太遺憾了,若是能用課程引導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專長,往學生自己心中的夢想前進比成績高分更來的有價值,這對黃鴻志而言,就是堅持在坪林國小的初衷,更是不曾後悔的決定。

坪林國小民國99年至108年學生就讀人數變化,現今人數不到最初的一半。製圖/李筠。資料來源/坪林區公所

發揮做中學精神 所學運用於生活中

黃鴻志認為在學習過程中會能加入實作與實驗,會使學習豐富很多,每個老師的教學觀念不同,做中學的教學方式對學生來說會是個無法被取代的歷程,譬如用「DIY爆米花」課程結合數學,從最開始的要用幾粒玉米、讓學生加起來放成幾堆,再用乘法算出總顆數,而測量重量的部分用放砝碼的方式代替電子磅秤,放入鍋子計時等待玉米粒爆出,在跟糖與奶油攪拌均勻,最後用10元的價格賣出去,變成學生自己畢業旅行的費用。

這樣的課程不僅讓學生學習起來覺得趣味十足,也讓學生理解到,生活中處處都是別人付諸莫大心血的果實,眼看輕鬆但實際上得來不易,而在做的過程中學生若能找到自己的興趣或發現新的發展方向,何嘗不是對未來的一大助力。

學生自己動手做爆米花要學會耐心等待,過程的期待與害怕讓自製的爆米花嚐起來更加美味。 攝影/楊婷羽

十二年國教改革 期盼注入新血

用做中學的教學模式來呼應十二年國教的素養導向精神,最吸引家長的地方莫過於孩子從課程中能得到啟發,若能用特色教育來引領學生發揮本能和展現特質,在學習的過程中自主學習大於填鴨教育,學生長大後,回想起來都會是滿滿的珍貴回憶。除了讓外界更加了解特色教育之外,也期待更多學生和家長的加入,讓孩子有不一樣的童年成長。

學生將做好的爆米花賣出資金轉變成畢業旅行的旅費,成就感十足。 攝影/楊婷羽

延伸閱讀:

偏鄉教育創新 特殊優勢發展無限可能

少子化小校學童打高爾夫 校長開車接送拚出路

Posts created 8

Related Posts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