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人力1】醫護津貼疏漏多 保障醫療人力是重點

記者  張雅喆、劉于緁、葉芳妤/採訪報導

台灣防疫成果國際有目共睹,為體恤醫事人員的辛勞政府也編列預算給予津貼補助及獎勵,但起初配套不足引發醫事人員集體抗議,衛生健康福利部(以下簡稱衛福部)才再「三」修改。疫情期間被壓榨的醫護勞權顯而易見,基層護理產業工會理事長郭惠珍點出,政府首要解決的應是長期人力不足的結構性問題。

護理人員站在第一線守護台灣國人健康,台灣基層護理產業工會表示,台灣醫療體系結構最大的問題就是人力不足且醫院沒有意識要補足。 攝影/劉于緁

工會擔憂津貼未落實

行政院於2020227日施行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其中紓困金包含醫事人員的補助津貼,不過實施的一系列《執行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醫療照護及防治發給補助津貼及獎勵要點》(以下稱醫護津貼)都受到相關醫療人員工會提出可能分配不均的質疑。

而衛生福利部(以下簡稱衛福部)醫事司司長石崇良對此表示,衛福部會保障每一位接觸病患的醫事人員都能領取醫護津貼,但許多醫護工會代表仍對石崇良的說法存有疑慮。

醫事司在相關醫護工會的抗議下,在4月24日公布第二版的醫護津貼。攝影/張雅喆

衛福部在319日第一版公告醫護津貼獎勵要點及作業須知,以醫師每日、護理人員每班、專責醫事放射人員及專任感染管制人員每月一萬元為發放標準。不過台北市聯合醫院企業工會理事長郭簣瑩表示,工會在410日發公文詢問醫護津貼獎勵發放細則,但當時衛福部並未回覆。

接續411日,台灣護理產業工會、台灣基層護理產業工會及台大醫院企業工會共同召開記者指出,防疫工作不單只有以上醫療科別有所貢獻,呼籲衛福部更不要忽略放射師、醫檢師、呼吸治療師等醫事人員,後續衛福部於4月24日發布第二版修改條文,醫護津貼修改條文為每人每班一萬元。

醫護津貼經過工會及立委的呼籲,政府也數次修改,最後醫事司回應申報「得覆實申請」擴大彈性得以發放補助至真正接觸確診及疑似確診個案之人員如實補貼。 資料來源/衛福部、製圖/張雅喆

台北醫師職業工會秘書長廖郁雯表示,衛福部初期並未明確制定醫護津貼的獎勵要點,造成基層人員對於發給條件的概念模糊不清,引發醫事人員不滿。而每當相關醫療工會提出反應,首次醫事司的更改才會在作業須知在另訂一個要點,但面對第二版時又才增加問答。

台北醫師職業工會秘書長廖郁雯表示,人力是長期未解的議題。 攝影/張雅喆

她認為,醫事司在制訂時未全面性的思考,因此造成領取醫護津貼時遺漏許多前線人員。

醫事司提出最新的518日第三版醫護津貼中,提出採檢站或防疫門診中加碼醫護津貼獎勵80%分配相關工作人員,包含急診醫護人員、醫事放射人員、社會工作人員、行政人員及清潔人員等,台北聯合醫院企業工會對此提出質疑,原因來自80%獎勵津貼由院方分發,未能確保醫事人員每一位實質領取獎金,因此建議衛福部提出相關辦法保障每一位醫事人員能領取醫護津貼。

石崇良對此表示,在訂定醫護津貼時,醫事司便與醫院相關行政團體進行討論,實際詢問整體安排醫院管理的空間、動線及排班的院方人員,也和相關專家討論,進而達到制定醫護津貼的共識。

然而,疫情發展無法即時預測,所以在做法上會隨著疫情發展而有不同更動,醫事司對於院方在薪資的發放也會規範處置。

范雲立委辦公室法務主任陳儀表示,衛福部制定許多條件限制領取醫護津貼,使得擬定相關津貼獎勵程序更為繁雜,需面臨不斷更改及補充要點。

對此建議,公部門需以風險津貼的角度思量疫情津貼的作業程序,每一位接觸病患的醫事人員皆能領取醫護津貼的話,醫護津貼才能更貼近基層醫護人員心聲。

疫情期間醫院門診病患下降,對於民眾就診流程管制嚴格。 攝影/張雅喆

第一線護理師表露心聲

「疫情爆發初期,不禁令人聯想到當年SARS膠著的情形,長期處於高壓環境造成極大的心裡壓力,常常只是喉嚨發癢時,就會擔憂自己是否被感染,身處在徬徨之中。」台大醫院企業工會理事同時也任職於台大醫院重症專責病房護理師的白紹煒說道。

針對照護確診及疑似確診病患,白紹煒提到,因應新冠肺炎傳染病防治,不僅上班需全副武裝,擴大篩檢情況下,在疫情期間工作量劇增,加上照護疑似確診及確診病患時,常需耗費心力緩解其不安的情緒。同時,疫情下額外的照護工作幫助隔離的病患代勞日常生活需求,也使得護理師更為心力交瘁。

郭蕢瑩說,台北聯醫保障經歷SARS的醫事人員的工作權,而曾感染的人員目前持續注射類固醇。攝影/葉芳妤

「政府忽略了專科護理師」,廖郁雯說,專科護理師確實接觸確診病患,但在一開始並未納入醫護津貼的要點之中。因其主要為醫師旁的助手,工作內容類似於護理師和醫師兩者之間,雖被衛福部規定屬護理師,但醫院通常把專科護理師納入醫師職業部門。對此,在津貼發放上,對於專科護理師難以有被明確界定屬於護理師或醫師。

經過工會團體積極申討下,衛福部在511日第三版將專科護理師列入醫護津貼可申請名單。除此之外,政府在作業須知補充醫師及護理師每人每班能申請一萬元補助津貼,更納入其他接觸患者的醫事人員,非以科別區分,其作業須知目標為保障每一位在風險下的醫事人員。

對此,台北市聯合醫院企業工會理事長郭蕢瑩也分享,因醫院只有一台電梯,護理師某次與疑似病患的採檢檢體一同搭乘電梯,回到家時才得知消息,當時擔心造成家人感染心理有極大的壓力,直到確認是陰性後才放下憂慮。

人力不足長期未解

台灣基層護理產業工會理事長郭惠珍說道,醫護津貼的補助雖然重要,但終究只是補償和獎勵,醫療環境根本問題仍為醫護人員長期不足。實際舉例高雄氣爆、八仙塵暴等災難臨頭時,政府都會提及補貼,數次承諾但常態來說事後通常無消無息。

台灣基層護理產業工會郭惠珍說道,解決人力不足的方法為增加護理人員的薪資。 攝影/劉于緁

「回到護理界的根本,從來沒有充足的人力支撐台灣醫療體系。」郭蕢瑩表示醫護人員的配置從未充足,這次疫情期間和平醫院因有SARS的前車之鑑提前人員佈署,才得以完善規畫疫情處理。

在疫情期間,許多醫事人員除了面臨感染風險,工作量也增加,台灣基層護理產業工會、台北醫師職業工會、台北市聯合醫院企業工會及台大醫院企業工會都指出人力不足是現今醫療體制最根本的問題,但從過往經驗政府從未改善,人力吃緊的狀況下又需承擔高風險的疫情,除了補貼醫護津貼更需解決制度上的問題是基層醫事人員目前最想表述給政府的心聲。

針對醫療人力不足,石崇良表示,經過疫情之後覺得人力需要做調整和更加寬裕,人力不足解方為健保給付要提高,健保配給取決健保會,而健保會目前正在思考是否要從健保的費率做調整,提高負擔人力給付更能擴充人力,使得增加人力的儲備量。 但還需與消費者、醫療照護的提供者和基層人員做一個溝通,怎麼讓有限的資源做最有效率的應用。

石崇良提及,社會需對於健保調漲有共識,因為充裕的人力就算病患徒增超出負荷還是可以分擔,但必須考量成本,而大眾都希望避免增加目前的保費,醫護人員卻希望給付的福利能再好一點。他說道,政府希望讓醫療環境能寬裕一點,民眾負擔低一點,但是羊毛還是出在羊身上。

郭惠珍點出人力不足的原因出自於,護病比的數量有時突增薪資福利卻固定不變、不同科別的護理師卻可能被調派到不熟悉的科別做事,更提及人力和工作分配不完全時,容易造成院內排擠的情形。她表示,醫院不應該為了節省成本縮減醫療人員不足的情況,也建議醫院能把20%的教育訓練的經費部分提撥在人力增加上。

在此次疫情,透露出人力不足所面臨的情況,過勞的工作環境壓榨著他們的心力,而解決醫療人力不足的狀況最要緊的方法是調整健保匯率,然而,現今健保是否該調整在社會上並未達成一致認同及共識。在未來的道路上,健保議題與醫療人力的配置是政府、民眾及醫療人員必須共同面對的課題。

 

《精彩報導 繼續閱讀》

【醫療人力2】醫檢師成弱勢  風險高補償低

【醫療人力3】國內陸續鬆綁  學者提隱憂

 

相關閱讀:

【公民論壇】醫療勞權需重視 工會覺醒是首步

【公民論壇】醫師納勞基法困難 北大教授侯岳宏:勞雇關係都應受規範

【公民論壇】醫護勞權待改善 醫勞盟理事簡立建:健保制度設計不良為主因

【公民論壇】住院醫師納勞基法 洪子仁:樂觀看醫護勞權進步

【公民論壇】醫護勞資問題難解 胡華泰:勞檢需提升專業度

【公民論壇】醫護勞權待改善 陳玉鳳:負時數讓加班費淪為做功德

Posts created 10

Related Posts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