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捏麵成回憶? 轉型現生機

記者 張語晴、陳婉萁、蕭名君、張嘉娟/採訪報導

在臺灣傳統社會中民俗技藝種類多元,但麵塑藝人文化在過去普遍登不上大雅之堂;而在2008年,捏麵技藝入選為中國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物,從此踏入藝術殿堂。

捏麵人經過時間的薰陶,逐漸以多元化樣貌呈現,從最初布袋戲角色的傳統樣式,至今以卡通人物模樣捏製。不過隨著時代轉變,這項文化漸漸失去關注,年輕族群對於捏麵技藝更顯陌生;如何將這項獨特民俗技藝傳承延續,對於致力振興傳統技藝的人是一項挑戰。

現今三峽老街的街景,已少了許多傳統技藝的色彩。攝影/張語晴
捏麵文化式微 期盼未來能更突破
就讀國二的李姓同學(右)闡述對捏麵人等傳統技藝失傳的想法。攝影/張語晴

經過捏麵師傅的雙手,捏、搓、揉、掀,一團混合麵粉及糯米糰的原料,變成了活靈活現的人物,化腐朽為神奇將其變成一項藝術品,也是大眾耳熟能詳的「捏麵人」;儘管因應時代變遷,捏麵人逐漸擁有不同的樣貌和形式,然而始終躲不過式微的命運。現今多數民眾對傳統技藝的關注度低,也少有深入了解捏麵人文化的機會。

目前就讀國中二年級的李同學說:「這一代會覺得(捏麵人)過氣了,因為同樣的東西一直累積。」言談中,透露出年輕族群明顯興致缺缺,在不乏資源的社會,許多人從小就接觸到像黏土這樣的藝術,就不會被捏麵人吸引,這也使捏麵藝術陷入失傳危機。

吳俊毅分享投身於捏麵人文化的心路歷程。攝影/張語晴

俊藝手作工坊創辦人吳俊毅和中華傳統民俗技藝團理事長羅紫正,二位雖然都是半路出家決定投身捏麵人,但他們都突破困境且不斷創新,為捏麵人這項傳統技藝注入新生命。

曾任公務員的吳俊毅說:「我知道錯過將來一定會後悔,那就去試一試吧!」他毅然決然辭去穩定工作,投身捏麵人成立俊藝手作工坊,致力振興捏麵人文化,更自費出版書籍、架設網站,甚至自發性到偏鄉宣揚捏麵文化。

羅紫正也透過教學方式,希望後輩能有更多機會在捏麵人這一塊做出特色和保存,這項珍貴技藝,不斷創新期盼使後進有更多突破的空間。

 

 透過自身力量 讓捏麵走入鄉間
羅紫正認為,推廣民俗是他的使命。
攝影/張語晴

「政府對於傳統民俗文化的重視確實令人心寒」,羅紫正表示,他曾受邀參加許多大大小小的活動,政府也會於特定節日邀請演出,雖然增加的捏麵人的曝光度,不過羅紫正認為,政府似乎是用金錢來衡量這項文化。

羅紫正過去也為了代表台灣的捏麵文化出國巡演,曾向政府申請補助,但換來的卻是政府的一再拖延,申請時間長達六個月,且金額逐年減少。羅紫正說:「我能活多久,捏麵人這個工作就能做多久,推廣民俗是我的使命。」

身在傳統民俗技藝團又是捏麵人出身的羅紫正,認為自己對捏麵人文化,他盡力而為將所有他能夠使捏麵人長久傳承下去的方法都去做。也因為賦予自己這般使命,羅紫正在年輕又逢事業剛起步時,憑藉一股熱忱與衝動,什麼案子都接、什麼條件都不怕,凡事親力親為;但現在的他,更願意將向世界展演的機會留給年輕人,讓後輩有機會表現。

羅紫正選擇留在本土發揚此項文化,例如於新北市立永平高級中學兼職,將臺灣傳統文化傳揚至外籍留學生、各學校社團,實施偏鄉捏麵文化教育;居住苗栗偏鄉的他,平時就會前往苗栗各地展示捏麵手藝,希望當地的孩子有機會可以接觸到捏麵文化。他希望在他有生之年能憑藉這股熱情持續將捏麵文化傳揚下去。

而另一位致力於傳承捏麵文化的吳俊毅表示,在環島旅程中,本來只是獨自默默地旅行,經過台南時幫一名老師傅製做了一些捏麵人偶,照片被上傳至臉書,意外曝光,陸續接到許多邀約,連屏東縣東港區漁會也發出邀約,希望他能教當地人捏龍膽石斑、烏仔魚的捏麵。

他認為自己帶著實力到處闖蕩,到了陌生的地方就能展現自己,這些都讓他的環島回憶增添許多色彩。民間團體對於捏麵還是頗有興趣,雖說曝光是無心插柳,但吳俊毅對於捏麵文化的熱愛從來沒有減少,仍然堅持著。

羅紫正的捏麵作品。攝影/張語晴
隨著不斷創新 使簡單的人偶變得有價值

對於如何賦予捏麵新生命,吳俊毅表示,透過形式、材質的轉換,傳統的捏麵人,最初是由麵粉加糯米團捏出生肖及動物模樣,但由於麵糰不易久放,完成後必須在幾天內就吃掉,如此一來,物品就很難流傳下去。那如果將它變成藝術品,透過材質的轉換,不僅物品能做得更精緻,也能保存下來,讓更多人欣賞。

在講求創新求變的社會中,吳俊毅認為,翻糖文化就是個最佳例子;以傳統捏麵技術為基礎,一塊原本200元的巧克力蛋糕,上面若加了幾隻做工細膩的卡通人物,價值就立馬翻倍,能吸引到的顧客群也更多元。

捏麵人出身的他,現在也跨足木雕、石雕等藝術製作,憑著自己的興趣,一路勇闖到今天,不論是捏麵技術或是雕塑,對他來說,只是以不同形式實踐他當初對捏麵的熱忱。

 

跳脫傳統與國際接軌 讓更多人看見捏麵面貌

捏麵人最初僅以簡單的麵粉原料製作,如今還能夠用各種化學材料延長保存時間,甚至從臺灣傳統童玩,躍身國際舞台,變成臺灣獨有的一項技藝,吳俊毅將捏麵人比喻為「任意門」,透過捏麵技藝,他走訪過深山、鄉野,甚至即將前往比利時代表國家擔當捏麵人的門面,承接過的商演、活動已數不勝數。

羅紫正更曾受政府邀請至馬來西亞國際旅展,擔任台灣館的表演者,這些經歷體現了吳俊毅認為「街頭藝人也能成為國家門面」的想法,更能將臺灣傳統文化延續,發揚光大。

捏麵文化經過時間推移,不再只是廟會節慶才出現的民俗技藝,從舊有框架中,跳脫出嶄新姿態,不僅化身成獨特藝術品躍上國際舞台,更被賦予新的生命,捏麵經過了時間推移,被賦予更多新的生命,帶給世人捏麵文化新的印象。

不少麵塑工作者透過自身興趣,鑽研出更多捏麵玩法,隨著他們努力的足跡,許多民俗技藝有機會到國外發揚光大,成就了臺灣的光芒,在國際的舞台上耀眼奪人,儘管時代持續轉變,捏麵人這項技藝,早已活出自己最耀眼的模樣。

Posts created 8

Related Posts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