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榻榻米職人洪偉晉 傳承爺爺半世紀的卓越技藝
走進位於台南繁華鬧區的榻榻米行,迎面而來的是天然藺草的清香,師傅手拿著針,一針一線來回穿梭在草蓆與稻草間,展現逐漸失傳的技藝。榻榻米師傅洪偉晉為家中第三代,家中經營的榻榻米行已有近60年的歷史,傳承自爺爺的好工藝,讓他對榻榻米的製作有深厚的造詣,每一針每一線都展現著他的精湛技藝和匠心獨具。
完整內文走進位於台南繁華鬧區的榻榻米行,迎面而來的是天然藺草的清香,師傅手拿著針,一針一線來回穿梭在草蓆與稻草間,展現逐漸失傳的技藝。榻榻米師傅洪偉晉為家中第三代,家中經營的榻榻米行已有近60年的歷史,傳承自爺爺的好工藝,讓他對榻榻米的製作有深厚的造詣,每一針每一線都展現著他的精湛技藝和匠心獨具。
完整內文傳統工藝的傳承,是文化資產保存不可或缺的環節。紅瓦是臺灣古厝特色,然而隨著近代人們對古厝的居住需求下降;以及技術人員供給減少,瓦片修復師因此出現人才斷層。
完整內文傳統工藝的傳承,是文化資產保存不可或缺的環節。紅瓦是臺灣古厝特色,然而隨著近代人們對古厝的居住需求下降;以及技術人員供給減少,瓦片修復師因此出現人才斷層。
完整內文在台灣的民間習俗裡,「過火爐」有淨化全身、驅邪的用意,婚喪喜慶都可見它的身影。隨著時代進步,各式器具大量生產普及,烘爐不如以往被人們需要,目前台灣更僅存一家烘爐廠保有手工製作的傳統。
完整內文「筊」,源自古代漢語的「筶」,亦即希望擲出去的筊杯,能告訴心中有疑問之人神明的想法,而竹字頭的字形也象徵最早的筊杯由竹頭製作,但隨著時代進步與經濟起飛,台灣本土的竹製筊漸漸不敵自大陸傾銷的木製筊,這樣的傳統工藝也因此逐漸消逝在歷史中。
完整內文「粧佛」指的是裝飾神像的工藝,從最開始的塑形到彩繪衣著、裝飾,都是粧佛工藝師的任務,其中「脫胎」技術最為繁瑣,而年近80歲的葉勇助師傅就是目前僅存的幾位脫胎技術保存者之一。
完整內文在傳統辦桌中,果雕是餐桌上不可或缺的裝飾,擁有數十年果雕功力的黃銘波,歷經波折與無數的練習,成為果雕界佼佼者,並將果雕發揚光大,獲知名飯店老闆賞識,設立專屬工作團隊,也將果雕藝術帶往新一層次。
完整內文台灣第一位「紗網刺繡藝術家」黃莉莉,突破傳統思維將刺繡結合多種媒材,天馬行空的想法、大膽自由的針法,讓黃莉莉的作品充滿生命力並結合當代主題,她說:「與當代對話時,你會覺得跟社會很接軌」。
完整內文獅頭製作是台灣的傳統技藝,是舞獅的一大精髓,台灣獅頭製作文化保存者江岳哲堅持紙糊獅頭40年,堅持保留傳統,為台灣傳統技藝寫下完整的一頁篇章。
完整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