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蔣逸凡、林琍、史安齊/採訪報導
為振興我國藝文活動,協助文創產業發展,文化部從2023年起推行「文化幣」,發放青年用於各項藝文消費,惟部分民眾卻將文化幣購買彩妝及指甲彩繪等商品,其用途正當性引發社會熱烈討論。學者認為,應透過宣導與教育,讓民眾理解文化幣的用途,進而讓青年世代主動接觸藝文活動,方為治標也治本之道。
鼓勵民眾藝文消費
今(2024)年文化部將文化幣列入公務預算,改為常態化發放,適用的對象則從原本的18至21歲,擴大至16至22歲,只要出生日期在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的本國青年皆可領取,每人1200點成年禮金,可用於看展覽、看演出、買書、看國片、買文創或工藝品等藝文消費。
為推廣閱讀習慣,文化部將獨立書店視為在地重要的藝文體驗場所,特別祭出獨立書店點數放大專案,每消費二點便會回饋一點,吸引民眾購書消費。現流冊店負責人洪沛澤表示,原先書店的客群年齡層落在25至40歲,透過文化幣的政策能有效拓展年輕客群,創造與年輕世代共同賞書的空間。
洪沛澤指出,獨立書店書籍銷售量比不上主流的連鎖書店,不容易和出版社取得較低的進價,導致在售價上會比一般通路更高,容易產生經營困境,但透過文化幣的獨立書店點數放大專案,讓獨立書店能以更優惠的方式來吸引消費者,彌補他們和一般通路資源上的落差,得以與其他商家公平競爭。
文化振興 多元創新
文化部文創發展司科長陳冠伶表示,除文化幣外,文化部也持續推動不同的文化振興方案,例如在各地舉辦創新書市活動,結合文創、工藝、表演藝術等多元藝文元素,吸引民眾前往逛市集,選購書籍、文創商品,進而認識在地書店和特色商家,從不同面向推廣,讓民眾找回對閱讀的熱愛。
陳冠伶補充,文化部還結合校外體驗,鼓勵學校帶領學生走出校園,規畫博物館、美術館等藝文場域的相關遊覽活動,除了培養學生對文化藝術的興趣和熱情,亦可帶動地方文化觀光,盼讓年輕世代有更多機會可以接觸台灣文藝產業。
不過,世新大學中文系教授邵祖威建議,政府除制訂政策外,也應將經費直接用於補助藝文團體,不定時在街頭、捷運站、文創園區或主題公園等場所舉辦免費活動,讓他們有展演的時間和空間,得以更輕易的打進消費市場,拉近與民眾的距離,促使藝文活動公眾化。
城鄉差距 線上消費
文化幣目的在於縮短民眾與文化之間的距離,但根據文化部公布的藝文消費點,偏鄉可使用文化幣的實體據點較少,且為抵達據點所花費的時間和金錢,也成為偏鄉民眾需額外考慮的成本,其使用便利性仍待改善,。
國立清華大學文學所副教授陳芷凡對此提出,未來可透過線上消費的形式彌補城鄉差距,提供偏鄉民眾在購買或體驗文化服務時,能有更方便的途徑,惟仍需建立完善的配套措施,限縮可使用的平台,避免過多金流流入大型經銷商之中,以確保文化幣的用途合乎發放本意。
文化難被定義 做法仍須精進
由於世代間對藝術文化的解讀不盡相同,文化幣的使用範圍始終存在爭議。今年一月,許多年輕人在社群媒體上發布他們使用文化幣購買拍立得、彩妝、指甲彩繪等貼文,在政策初期使用文化幣購買這些產品是合乎規定的,但政府見此情況與當初制定的理念不符,後續禁止民眾使用文化幣消費前述商品與服務,而引發民眾熱議,紛紛在社群媒體發文質疑,並稱這些皆屬當代文化的一部分。
對此,陳冠伶表示,前述商品與服務均屬當代文化無庸置疑,惟資源有限,在政府的考量與政策的配套措施中,有更多需要優先補助的產業,例如閱讀、表演藝術等;對於民眾質疑的部分,政府已做適度開放,舉例而言,若民眾參加體驗課程或購買攝影相關配件,即可使用文化幣。
除可增加年輕世代接觸文化的機會,政府推行文化幣政策,亦希望能幫助國內藝文產業發展,但實際對店家的營運助益則尚待觀察。獨自經營文創品牌的陳姓店長即表示,可以領取文化幣的民眾年齡層狹窄,且分布在全台各地,加上消費者可以選擇的面向太廣,綜合上述因素,文化幣政策對於店家的營運效益仍屬有限,僅能算是少許補貼。
陳芷凡認為,文化幣政策當初設立的用意自然是好的,但難以明確幫助部分業者,甚至又有年輕人會透過政策尚未完善的模糊地帶,購買國外的商品。她強調,政府如何制定政策固然重要,但若只有立法禁止,仍是治標不治本的行為,因此應從使用者端著手,透過政府加大力度的宣傳與學校的教育,讓更多人認識文化幣的用途。
藝文永續 習慣是關鍵
根據文化部文創發展司提供數據統計,自去年施行文化幣政策至今,文化部共發放二個年度的成年禮金,從去(2023)年6月6日至今年2月底,首年度文化幣總計領取人數約84.5萬人,使用的金額高達新台幣八億元。而今年1月20日開始第二年度的文化幣,僅發放一個月總計領取人數即上升到99.1萬,使用的金額已達4.16億。陳冠伶表示,文化幣政策推行時間不長,仍為台灣藝文產業提供不小的消費動能,促進民眾自主參與活動,不可忽視其影響力。
從消費端而言,陳芷凡認為,在文化幣政策的支持下,學生族群接觸藝術和文化將更加容易,有助於提升年輕一代的藝文鑑賞能力。邵祖威也說,文化幣政策還能幫助部分清寒學子購置教科書,不僅沒有一般補助名額和身份上的限制,領取和使用方式也更加單純明確,以社會福利的角度同樣起到作用。
洪沛澤表示,現代主流推廣文學的方式太過制式化,年輕世代在沒有閱讀基礎的條件下,自主接觸文學,並產生興趣的機會就更小。因此他們不走尋常路,改採書籍結合多元產業,舉辦各式講座、讀書會、音樂節等活動,從不同面向吸引潛在客群,突破文學推廣上的困境。
邵祖威坦言,文化幣充其量只是給年輕族群踏入文藝環境的誘因,爾後如何讓年輕人主動接觸才是最根本的課題。他建議,政府和學校可以透過課程和舉辦免費公開的活動,來讓年輕世代「習慣」接收藝文知識,致力於展現藝文活動的樂趣和重要性,才能使其潛移默化到民眾的日常生活中,吸引更多的新血並永續產業。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