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鐵變藝術 鐵雕藝術家鄭炳和

記者 黃亭詠、李俊德/採訪報導

根據環境部統計資料顯示,全台一般廢棄物總量2020年達到990萬噸,創下新高,2021年則再次超越,來到1006萬2344噸。平均每人每年約產生20.6公斤的廚餘,以及428.5公斤的垃圾。成堆的廢棄物被載至回收廠,如果不當處理廢棄物,會對環境造成很大的污染。

鄭炳和平常創作廢鐵藝術品的地方,位在桃園新屋區的資源回收場。攝影/黃亭詠

而在桃園新屋區一家資源回收場老闆鄭炳和,發現資源回收物裡許多可以再利用的物件,丟掉實在可惜,原本只是藉由工作之便,希望廢棄物可以再利用,美化環境,改造形象,沒料到造成意想不到的迴響,受到大眾矚目及肯定,包括:「素人藝術家」、「鄭炳和的異想世界」、「鋼鐵藝術家」、「素人藝術家」等,也鼓勵鄭炳和從此與「藝術」結下了不解之緣!

鄭炳和用收集到的儲水槽、耕耘機、翻土刀和汽車避震器,做出第一個機器人「呆呆機器人」,更得到桃源美展雕塑類佳作。他經營資源回收場快20年,對於回收的許多機器、汽機車廢料等廢棄金屬,有著一種特殊連結,儘管沒有經驗,卻無師自通做出機器人,所有造型全都是自己憑空想像,利用電焊切割完成,而且似乎停不住似的連續做了許多。

鄭炳和與他幫手在採訪當天完成一件為楊梅仙草花節設計的作品。攝影/李俊德

作品為人生體驗 ,也是觀眾的人生反思。鄭炳和表示,有一次回收到一個缺角的花瓶,想要填補缺口,卻補不起來,於是插上向日葵,卻意外地遮住缺口。後來有一天,他從另外一個角度去看,也沒有看到那個缺角,還是很漂亮,鄭炳和就將它做成作品,叫做〈觀悟〉。〈觀悟〉中有四個用淨水槽製成的人頭,同時觀看著缺角花瓶,「每個人看的角度不一樣,當你人生遇到挫折的時候,你轉個角度去看就海闊天空了。」〈觀悟〉不只是對觀賞者訴說人生道理,也同時勉勵著創作者自己。

鄭炳和介紹之前〈鶴〉的作品並講解它是由回收的機車排氣管製成的。攝影/黃亭詠

此外,在2020年新北市政府找到鄭炳和與他合作,將五股垃圾山改造成五股環保藝術新樂園,園區內的藝術品都是出自鄭炳和之手,也有計畫搭建人行空橋,讓更多的民眾可以透過參觀園區,一起關注台灣的環保議題,為環境永續共同努力。

〈炳哥的異想世界〉這本書是鄭炳和全部作品集的介紹,圖中是作品〈觀悟〉不只是對觀賞者訴說人生道理,也同時勉勵著創作者自己。攝影/黃亭詠

今年70歲的鄭炳和,雖然只有國小學歷,小時候連鞋子都沒得穿,吃的、用的都是別人多餘不要的,但在生活中發掘自己的天賦,創作中找回失去的童年,用自己的雙手將被丟棄的廢品們,改造成美麗的裝置藝術,給予這些廢棄物新生命,未來他也會繼續推廣環保創作,為下一代打造更美好的家園。

 

延伸閱讀:

環保悲歌 大環境下的資源回收現況

看見廢棄物的光芒 將之拼湊賦予新生

障「愛」餐車 跨越身體限制 翻轉刻板印象

Posts created 3

Related Posts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