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設計神靈感 傳統也能很新潮

記者 黃子睿、王鈞志/採訪報導

「我現在做的創作,其實都是為了代表台灣的本土政權而發聲的,然後我希望我做出來的作品,都有辦法加強大家對於台灣文化的集體共識,以及就是大家看到作品面貌的時候,有辦法就是更清楚所謂的台灣文化輪廓長什麼樣子。」劇場與神明服裝設計師李育昇不苟言笑,神情專注且認真地訴說,期許能透過自身的力量,守護並努力傳承台灣文化,將民間信仰延續更多的台灣味。

東風吹起 意外跨領域創作

李育昇畢業於平面設計相關科系,出生於洋裁家庭,母親的專業從小耳濡目染,那一針一線的細膩深深烙印在血液中。當他真正意識到未來將會在這產業中發展時,才回過頭向母親一朝一夕慢慢學習。對於未來目標,清楚自己不適合進入設計公司工作,相較於平面設計,對於製作立體作品反而更感興趣,進而遵從內心與喜好的方向發展。

從事劇場服裝設計是個意外,三五好友大部分都是藝術相關專業背景,大家齊聚一起像是東風齊全,因此組了劇團,開始了第一個劇場服裝的設計生涯,同時,也是當年的畢業製作。劇場一般會被稱為「夢幻產業」,許多人賦予劇場夢幻的想像,然而現實往往與想像不同,像是金錢收入不成正比。尤其非科班背景的他,沒有學院的縱向連結,只能靠著一次次的作品證明,讓劇場業界人士的視線能停留在自己作品上多停留幾秒。從剛開始的青黃不接,慢慢地,在這領域中佔有一席之地。

李育昇所新創的電氣千順,賦予現代意義,守護言論與視聽自由。攝影/王鈞志

為神服務  創新手法清晰台灣輪廓

近五至七年,李育昇開始斜槓製作神明相關的服飾,為神明服務,立場也更為聚焦,最重要的轉換契機是傳統戲曲,他指出有個特別現象,台灣神明身上所穿著服飾和傳統戲曲服飾一模一樣;而在中國神明的服飾是朝代服飾。可貴之處,這是台灣的獨特形象。

劇場服裝跟神明服裝最大不同之處是「穿的人」,一個是真人實穿,另一個是神明偶像,其中偶像有尺寸之分;劇場服裝設計師其實是整體造型師,從頭到腳,整體的連貫性,都需要理解後而融會貫通,頭飾、服裝、妝容等等相互配合,在傳統戲曲當中,更為嚴謹;神明服飾則可忽略所謂的動態,更多是裝飾性,以及設計師如何將符號賦予更多堆疊出來的吉祥語言。

李育昇在創作歷程中,他特別想闡明,傳統民間信仰很容易被中國文化綁架,在這400年來的歷史中,台灣其實已經有了自己當地的文化面貌和民間信仰,進而當作文化槓桿來操作。他表示現在做的創作,其實都是為了代表台灣的本土政權而發聲的,然後希望他做出來的作品,都有辦法加強大家對於台灣文化的集體共識,以及就是大家看到作品面貌的時候,有辦法就是更清楚所謂的台灣文化輪廓長什麼樣子。

李育昇創作理念多元,抒發感受之時,習慣以手作為紀錄。 攝影/王鈞志

服裝設計雙關聯 創作命題神靈感

製作神明服裝設計與劇場服裝設計,彼此是雙關。過去幫人扮裝,現在則是幫神扮裝,李育昇認為神明是比人更高一個層次的存在,故兩者是彼此互通的。同時,他強調,過去人物之所以成神,肯定是凝聚了許多集體共識,因此在視覺上需要對得起大家的集體共識,並且不辜負大眾的共識跟凝聚感;為了編織出台灣的文化形貌,他不容許自己愧對於大眾的期望,期許自己能為大家描繪出未來台灣神明新樣貌。

創作基礎是建立在傳統上面,所以需要對傳統有充分了解。何謂傳統?就是過去曾經發生的文化面貌。隨著時間流逝而消失,所以需要抓住精髓的尾巴,在消失殆盡之前,將養分內化在設計當中。在創作前,李育昇為了真正了解神明的背景與背後意涵,時常在宮廟中來回穿梭,學習與理解台灣文化脈絡之間的關係。香火之所以能綿延不絕,神明之所以能受台灣人敬拜,他認為,這是身為一名設計師在動工前需要思考設計命題。

面對大眾放大倍率的檢視,他表示創作者們都是自律的,自己也不例外。無論正反聲浪,他都概括承受,也任性地表示,相信自己的五感審查。與此同時,他希望民眾能真正了解他所創造出來的作品,縱使守舊派的聲音大於開明派,對他來說,也會努力創作,在下一個作品找出新的突破口。

李育昇於過去幫人扮裝,現在則是幫神扮裝,兩者互為雙關。攝影/王鈞志

宗教結合新舊文化 傳統時尚兼具

在新舊文化的碰撞之下,台灣文化逐漸有了「在地化」。像是臘月將近,台灣艋舺青山宮的青山王準備出巡遶境,過去在中國是地方山神;而台灣在SARS期間,出巡保佑台灣子民,一切合境平安,事件圓滿後,艋舺青山王被賦予了「除煞除瘟」的神能,台灣民間信仰有了自己的在地模樣。對於李育昇來說,這是在碰撞下,他甚是喜歡的產物。

他自認是個幸運的創作者,鮮少有靈感枯竭的狀況,設計根基來自於人,劇場其實是觀察人,而演員就是人。靈感來源於生活中,從穿著反映人的個性跟習慣,或是他的特殊性格;邏輯相同,創作神明服飾也一樣。當把生活觀察越為細節,靈感也將會源源不絕。他也分享,生活其實是潛移默化的刻板印象,常常會直覺性的忽略,飾品配戴和香水選擇也能看出一個人的個性。

李育昇以台灣特有種生物──五色鳥,作為頭飾造型,賦予藝旦在台灣過去女性行業,他認為兩者搭配是相得益彰。攝影/王鈞志

跨界合作 台灣特有種融入設計理念

這次李育昇與同為編舞家與肢體藝術家的廖苡晴再次合作,她在活動中所飾演的角色是女神官,而女神官的角色會因應不同出陣的場合去飾演不同神明,像是入乩或扮仙戲,一位乩身與一位演員,可以入乩不同神靈或扮演不同神明。這次李育昇特別設計,將台灣特有物種──姬長尾水青蛾,融入設計理念。

姬長尾水青蛾是台灣特有種昆蟲,大多在中高海拔地區出現,有著半透明淺藍綠色翅膀,外觀也不輸蝴蝶之美;因有著夜行性特性,美名為「月神之蛾」,俗稱是「月神使者」。她戴上姬長尾水青蛾形象的蝴蝶盔,頭冠原型來自於戲曲的蝴蝶盔,是武旦(一種戲曲行當,擁有武功身段的旦角。)才會配戴的頭盔,因此戴上這種形式的頭盔,代表著她擁有一定武藝技巧與武力值的角色;同時代表著她擁有為臺灣而戰的武德。

兩人相識時間許久,依稀記得第一次合作是在李育昇就讀大學時期。長時間合作下,對於李育昇評價大為稱讚,是位非常有細節的設計家,對於細節要求已經達到強迫症的態度,她很是喜歡。如果以一種動物來形容李育昇,廖苡晴笑稱他是「獨角獸」,在歐洲大陸的傳說中,獨角獸象徵著純潔與正直的化身。在這領域當中,李育昇扮演著傳統與時尚的媒介,透過作品不斷傳達民間信仰需要有更多的「在地化」,自身也不遺餘力地守護台灣這片土地上的文化傳承。

以台灣特有種「五色鳥」作為創作理念,讓台灣傳統文化彰顯更多在地性。 攝影/王鈞志

李育昇-作品補充

  • 原始的千里眼和順風耳是海上的守護神,也是媽祖身旁的隨護神。過去在海上通訊不發達,如今一一克服,像是聲納和雷達等出現,所以在海上的守護的部分相對淡化。而李育昇新創的「電氣千里眼順風耳(簡稱「電氣千順」),將他們賦予了現代意義,守護現代的言論自由與視聽自由,他認為神明也必須跟得上時代腳步,所以以當代化的面貌塑造新神明的塑像,也是他最為重要的理念核心。
  • 頭飾為藝旦所配戴,選用台灣特有種生物──五色鳥,又名臺灣擬啄木鳥,作為造型搭配。藝旦是台灣一個已經消失的女性職業,與過去1920年代文化發展有關,許多人會將藝旦與賣身妓女劃上等號,卻是嚴重的誤解。正式的藝旦僅能賣藝,循規蹈舉生活,搭配著嚴格訓練,言行舉止得體。因此,李育昇使用台灣特有種生物,賦予台灣過去這個特殊的女性行業,可說是相得益彰。

資料來源/李育昇

 

延伸閱讀:

台灣限定!佛要金裝 神明裁縫師

台南安南刺繡 延續傳統文化

Posts created 6

Related Posts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