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掌聿嘉、王予軒/採訪報導
坐落天母的一間老牌美髮店,不同於其他的髮廊,老闆李瑞玉數十多年來堅持聘請輕、中度智能障礙者作為員工,當中的契機來自李瑞玉在特教學校擔任志工的經驗,在與學生相處的過程中,漸漸發現他們身上的潛力。李瑞玉表示,當時進去學校當志工的時候,就發現他們並沒有像大眾刻板印象所形塑的那麼差,那時便萌生一個想法,「其實身心障礙者應該也可以跟你我一樣,有一個正常的工作。」
對身心障礙者而言,其往往因為一個特殊障礙的身分,便被否定為不正常、沒有能力勝任職場上的職務。財團法人第一社會福利基金會就業服務督導劉正凱表示,雇主在聘用員工時,往往僅憑藉其履歷上障別的標示,便決定是否要任用該人員。職場上的被標籤化,在身心障礙者求職的過程是最困難的一環。
「我希望把他們帶出來,讓大家來重新認識。」李瑞玉表示,其實特教不是大眾所認為的,他們一定都是無法在外面工作,或是他們無法去勝任任何一個工作。「只要你給他一個時間,再來你給他一個空間,慢慢讓他們來認識我們、我們來認識他們,其實他們也有辦法調到一個很優秀的員工。」
在經營的過程中,為了讓顧客認識這些身心障礙的店員,進而能夠願意接受他們,李瑞玉花了很多心血,也坦言必須要犧牲一些東西——營業額。李瑞玉表示,她需要花很多時間在教導員工,最初開始訓練時,從早上九點到下午三點半都需安排他們的課程,中間的時間幾乎無法開店營業。
而在訓練的過程李瑞玉也遇到很多難關,「今天教,他明天來就全部還你,因為他們都忘掉了。」李瑞玉回憶那段訓練的時光,表示剛開始來半年都會是這個樣子,「所以你那個心的失落會很難過,每天都在想我要怎麼辦,才能讓他們記得清楚。」她表示每個孩子的特質都不一樣,有些孩子習慣用聽覺來學習,而有些孩子則習慣運用肢體語言,需要因材施教。
從一開始的茫然,到現在的游刃有餘,在教導員工的過程中,李瑞玉也去精進特教相關的知識,希望能更好的幫助他們。「有一天你看到,一個孩子竟然可以站起來了,你那種興奮和開心,好像你所辛苦的就空掉了。」李瑞玉表示這種滿足與成就的心情,是促使她自身不斷精進、努力的動力之一。
李瑞玉的付出也收穫員工的愛戴,美髮店員工郭庭寧表示,非常感謝老闆教她的事情;員工鄭詩穎也說明,老闆常會鼓勵他們要控制自己的脾氣,同事之間要互相幫助。在美髮店待了12年的趙敏妏表示,自從來到這裡後,自己變得更有自信且更開朗,生活也有了目標。
憑藉自身微小的力量,拉住每一個被社會邊緣的障礙者,儘管過程困難重重,也曾自我懷疑,李瑞玉依然堅持走在這條路上。數十年如一日,李瑞玉用時間、心力去陪伴他們,希望身心障礙族群也能擁有一個有尊嚴的生活。儘管標籤難以被拆除,劉正凱依然期盼社會能給身心障礙族群一點機會。透過面對面的交流,看見他們真實的一面,並給予更多的理解與包容。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