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社福

身障就業大不易 進用制度待改善

記者 張心瑜、柯乃瑜、曾郁淇/採訪報導

政府為促進身障者就業情況,制定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 下稱身權法),保障身障者的食衣住行。然根據勞動部統計發現,2019年身障者勞動力參與率約為20.7%,失業率約為8.1%,而同年行政院統計總處新聞稿則顯示,一般人勞動力參與率約為59.22%,失業率約為3.67%,兩者相差均超過兩倍,身障者就業狀況明顯不佳。

身障者與一般人的勞動參與率相差超過兩倍。攝影/柯乃瑜

約聘職位 欠缺穩定

身權法第38條第2項規定,若私立學校、團體及民營事業機構員工總人數達67人以上,進用具有就業能力之身心障礙者人數,不可低於員工總人數的1%,且不得少於1人,也就是所謂的「定額進用」。

視障咖啡廳經營者林孟汝、黃浤庭,為幫助更多視障者而成立社團法人中華小兔子新生命協會,他們認為「定額進用」沒有實質幫助到身障者,因「定額進用」大部分都是一年一簽,後續看表現決定是否續簽,對於身障者而言很不穩定。

林孟汝表示,對於未足額進用的企業,罰鍰金額對於年營收高的企業來說,實在是無關緊要的小數目。黃浤庭也認為,部分企業會刻意篩選身障者,寧可雇用聽障、肢障、精神障礙者,而較不願雇用視障者。

不過,視障者廖晉宏則認為,「定額進用」政策對於身障者確實有幫助,他坦言:「它可以維持我的生活,減輕金錢上的壓力,有了這筆收入,我可以盡情的去追求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

國立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教授邱滿艷表示,「定額進用」對身障者一定有幫助,讓身障者有一個就業機會,提供他們穩定的收入;她認為政策的好與壞,並不在政策本身,應該要宣導倡議,讓大眾知道該政策的重要性。

身障者必須設法排除工作遭遇之障礙。 攝影/柯乃瑜

代金額度 應予調整

根據身權法第43條的內容,未足額進用之企業需繳納「代金」(差額補助費,以基本工資計算)給政府,以另一種方式改善身障者就業狀況。臺北市勞動力重建運用處身障管理課課長江宜祐則認為,代金額度應再調高,因為實際的身障者用人成本已經超過基本工資。

北基宜花金馬區身心障礙者職業重建服務資源中心專員陳家倫表示,雇主如果聘用身障者,除了要繳勞退基金6%,還要支付勞保費跟健保費,所以很多雇主為了節省成本,寧願繳納代金,而不進用身障者;但從去(2022)年開始,根據身權法第96條,凡違規者台北市政府將處新臺幣二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鍰,試圖遏止業者繳代金了事的現象。

陳家倫還提到,有部分的企業其實有意願進用身障員工,但是沒有遇到合適的人選,所以被列為未足額進用單位;而也有部分企業成未足額進用單位,是因為以前曾經過往聘用身障者,遇到不好的經驗不佳,導致企業之後不願意再進用身障者。

心態正確 敬業樂群

林孟汝提到,身障者就業除了政策之外,身障者自身的心態也很重要,不應該為先天殘疾怨天尤人,應拿出專業跟認真的態度,而不是靠著自己的身障身分,就有恃無恐要求放假、加薪等條件。

為了解決企業顧慮以及改善身障者本身的態度,林孟汝與黃浤庭均表示,必須教導他們正確的職場觀念,並進一步媒合企業聘用身障者,讓雇主能夠安心進用,也順便解決企業端的未足額進用的問題,對於視障者而言也可獲得一份穩定的收入。

廖晉宏靠練習補足自身缺陷。攝影/柯乃瑜

保持正能量 積極融入職場

雖依據法令得以提供工作機會,但職場缺乏保障或溝通不良,抑或是政府的職業重建量能不足,都讓身障者在職場中遇到的困難無法消除。根據勞動部調查指出,身障者即便順利進入職場,仍可能無法負擔工作量、產生人際關係的問題而離職,或是因為工作合約的時間太短,都會導致身障者陷入失業的循環。

即使身障者已獲企業雇用,也可能遇到雇主以工作能力為由,支付低於基本工資的薪資,林孟汝透露,庇護性就業的身障者,薪資可以不受基本工資限制,由庇護工場依照產能核薪,因此不少身障者工作一整天,薪水卻只有幾十元。

論及身障者工作環境適應問題,廖晉宏表示,大學畢業前即在協會的咖啡廳打工,現在還多了電話客服的身份。他指出,客服要應對撥入電話的各種民眾,有時壓力很大,剛開始學習沖煮咖啡時,則是很擔心被高溫的水燙傷;但他坦言,面對這些困難,與其糾結在阻礙本身,不如把時間拿來思考如何怎麼解決眼下的問題。

廖晉宏強調,身障者在社會上就是會遇到困難或挫折,能不能做好一件事,端看自己抱持著怎樣的心態,環境不會因你一個人而改變,自己可以做的就是學習接受,找到可行的一條路。

手沖咖啡的步驟沒有因為視障者的身份而減少。攝影/柯乃瑜

輔導培訓 提振士氣信心

目前,政府已通過進用身心障礙者工作績優機關(構)獎勵辦法,提供雇用獎助津貼,凡企業雇用身障者連續30日以上,每人每月獎勵1萬3000元(全時工作)或每小時發給70元(部分工時工作),以提升其雇用意願。

未足額進用企業除須繳納代金外還會被處以罰鍰。 資料來源/全國法規資料庫、製圖/曾郁淇

為避免身障者常因不適應、不熟悉工作環境,或行為不受雇主認可,影響工作表現。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推動身心障礙者職業訓練,包括融合式、專班式訓練及數位學習三大項,針對生、心理發展與障別程度開設專班,由專員從旁協助。另設置數位學習教材,使用輔具協助不便外出者上網及瀏覽教材,以接受培訓。

陳家倫認為,提供支持性就業服務是銜接障礙者就業到職場,很重要的一環,它可針對有能力但暫時無法入職之身障者,在融合的工作環境,經專員提供一段時間的輔導,如工作技巧訓練、環境調適等,使其能獨立工作。

協會培訓出全台首批全盲視障咖啡師。攝影/柯乃瑜

陳家倫以視障者為例,提供就業輔具借用,並讓他們擔任電話客服,會使用鍵盤可打字者,便提供點字轉換器,讓他們從事文書工作;此外另有視障按摩業務,與企業配合,讓視障按摩師定期到公司幫員工按摩,提振工作士氣,同時符合定額進用要求。

林孟汝亦表示,該協會咖啡廳已聘請專業老師培訓視障者沖煮咖啡,輔導考取證照,也與企業合作,派遣視障咖啡師每周一天為員工沖泡咖啡。她認為,此舉除能讓企業善盡社會責任外,也能照顧好員工,達成正面效益。

政府提供專案僱用獎助津貼及職業訓練等服務,為勞資雙方搭起連結,是使求職與雇主間的最後一哩路得以街接。勞資雙方建立順暢的溝通管道,讓身障者對職場有歸屬感、雇主對身障者不再有隔閡,便能增加穩定就業率,改善失業問題。

 

延伸閱讀:

高市身障訪視員 推「友善商家」認證

工作侷限多 身障者就業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