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楊益慈、羅婄文/採訪報導
遠赴法國學習 取得亞洲第一釀酒師執照
大學就讀機械專業的陳千浩,因緣際會下到瑞士留學,恰好讀書的地方有著瑞士最大的葡萄園,也是瑞士葡萄酒的重要供貨區,因此接觸到當地的釀酒文化,就這樣對酒產生興趣的陳千浩前往法國勃根地大學修釀造學系,成為第一位獲得釀酒師執照的亞洲人。
陳千浩坦言,當時那個科系裡他是唯一一個家裡沒有葡萄園或是酒莊的學生,當時不僅要學習法語,還要弄清楚老師講到的釀造器具和專有名詞,剛起步就讓他意識到自己與其他學生的差距,即使如此陳千浩沒有馬上打退堂鼓,反而買了錄音機,將老師的上課內容用卡帶錄下來回家重聽,他笑說當時的卡帶有一大箱,現在都還保留在他家。
釀酒師非人人都能成 十年換一瓶世界金牌酒
儘管獲得了釀酒師的美稱,陳千浩在第一年嘗試釀出的第一杯酒差強人意,這也讓他發現自己不過是學會釀酒的步驟,而非學會釀酒的技巧。就像是廚師要掌握好火候跟調味,釀酒師也要找出酒的發酵程度和發酵方式,釀造出一瓶好酒靠的是經驗和不斷的嘗試。
好學的他得知日本鹿耳島酒莊每年都有開放釀造系學生實習,他毛遂自薦爭取一個能在酒莊實習的機會,透過不斷的聽、看、學、到酒莊實習,這些經驗都奠定他未來釀成世界金牌葡萄酒的基礎。
台灣在地酒先天不足 如何靠後天彌補
除了釀酒的技術,栽種能夠製成葡萄酒的葡萄成為了台灣在地酒產製的第一個難題,因為台灣位處副熱帶,而國外釀成葡萄酒的葡萄多生長在溫帶氣候區,於是陳千浩到與台灣氣候類似的葡萄牙酒廠考察,在那裡學習到當地熱釀造的方式。
陳千浩回國後,請當地葡萄農、酒莊莊主洪吉倍購入法國勃根地二手橡木桶,第一年的酒雖然還不算成功,但有了改良的手法,跟不斷的精進,這才有了台灣在地酒成功釀造的一線曙光。
澎湖地瓜燒酎再現 台灣農產品與釀造的結合創新
日治時期,日本人把將農產品釀造成酒的技術帶到台灣,日本政府離開台灣後,接手的國民政府為了去日本化,專賣局的酒以製造紹興酒、高粱酒為主,曾經留下來的釀造技術隨著時間被淡忘。
直到國際釀造研討會上,陳千浩與日本鹿耳島釀造系的教授交流後,意外得知番薯也能製成酒,這也讓陳千浩開始好奇,每年擁有將近20萬公噸番薯產量的台灣,是不是也能將番薯製成酒。
於是他開始踏上找尋適合釀酒的番薯品種,看到澎湖的白皮番薯形狀酷似他在鹿耳島實習見過的釀造酒原料品種,經鑑定後發現這些番薯正是日治時期澎湖大饑荒時從鹿兒島引進栽種的日本番薯之王「黃金千貫」, 這項發現使他開始著手計畫台灣地酒文化再生運動,嘗試將台灣的番薯釀造成地瓜燒酎,為台灣在地酒找到新的出路。
陳千浩憑著對酒的熱愛,專研出台灣在地酒的釀造方式,就像是一杯好酒有著一個故事,他也用自己的方式,為台灣這片土地釀造出屬於我們自己的酒。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