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林昕嬡/採訪報導
悠美的薩克斯風旋律,渲染了整個安平漁人碼頭的氣氛,底下的聽眾不由得起身,雙雙成團,跟著旋律慢舞著。儘管是一頭銀白的樂齡族群,也不自主地隨著音樂擺動、拍打節奏,堪稱視覺與聽覺的雙重享受。這場「晚會」的指揮家及演奏家曾黌日站立在廣場中間,在樂器中灌注熱情,盡情的吹奏薩克斯風。
音樂之路 父親兼任啟蒙者與嚴師
出身於音樂家族的曾黌日,四歲就受到身為薩克斯風家教的父親啟蒙,跟著父親一同在安平漁人碼頭表演,並於高三時接下重責大任,偕同手足將這個「家族傳統」延續下去。
「爸爸覺得我很有天分,有絕對音感,所以持續栽培我。起初以爵士鼓作為學習節拍的入門,再學習鋼琴、小提琴與薩克斯風。如果打錯節拍,就會被懲罰拿水桶半蹲。」曾黌日回憶起初學的歷程,在音樂之路上,父親不僅是啟蒙者,亦扮演著嚴師的角色。
演奏中灌注熱情 漫步民眾慕「聲」而來
「這些舞團都是我的貴人!其中一位舞者,我都把她視為媽咪,乾媽的概念,她為了來這裡跳舞,每週花三、四天去上課學習,並在表演開始前幫我們(弟弟、妹妹)買晚餐,甚至集結其他舞者、聽眾,募集資金幫助我度過淡季。」提及舞團,曾黌日的眼睛為之一亮、語露感激。
他解釋,薩克斯風表演的收入並不穩定,有淡、旺季之分,旺季多半於年底,能接到較多大型尾牙、春酒等商演或婚慶表演的合作邀約,而淡季的收入則十分緊縮,經常低於平均薪資。
為了感謝舞者們的支持與照顧,他在安排歌單上下了不少苦功,準備橫跨各個年代的老歌,讓這群「壯世代」的舞者聽著有共鳴的音樂翩然起舞,也盡量開放點歌,滿足眾人的胃口;現場也會準備十數張座椅,讓如同家人般的忠實樂迷能舒適的欣賞、參與演出。
專注當下 「努力」是獲得矚目的不二法門
今年23歲的曾黌日有著與父親如出一轍的完美主義人格,自我要求嚴苛,不分晝夜的練習只為達成完美,即便雙手顫抖也仍不停歇;並將碼頭的表演視為責任制,即便是寒流來襲、抑或是刮風下雨,只要有屋簷能夠遮蔽雨水,他就必定按表前往演奏。
他回顧初表演的時期,聽眾寥寥無幾,甚至只有自己的母親在台下給予鼓勵,他仍堅持將表演完成,寒冬時也無畏港邊刺骨的海風,閉著眼想像在下雪的山上打坐修行。「就是一直努力吧!」他深知台下的每一位聽眾得來不易,唯有努力不懈才是獲得矚目的不二法門。
「最印象深刻、最感激的經歷是,有一次我在碼頭演奏時,達和環保公司的廠長及廠長夫人正好看見我的表演,並於幾個月後,邀請我到台北為他們的春酒表演,大家都看得很開心,我甚至發出二十幾張名片。很慶幸我在演奏的每個時刻都很認真,才能被他們看見。」對他而言,專注當下就是他的人生觀。
街頭雖乏前景 表演人生永不中止
「雖然我推廣戶外音樂,但如果小朋友要學習音樂,我是不建議。」曾黌日無奈說道,音樂之路需投入大量的金錢與時間成本,酬勞卻徒有一張文憑,缺乏舞台一展長才的音樂人,經常只能「走上街頭」。街頭藝人缺乏包裝與光環,就背負著「只能在街頭表演」的評價,不被重視,甚至遭受輕視。
擴展「樂迷」更是當前一大問題,安平碼頭的粉絲多半為中老年,難以擴展至年輕族群,更提高了網路社群推廣的難度。「我去過台北很多次,台北街頭藝人與年輕族群都很多,如果我在台北做街頭表演,一定可以更紅。」他在音樂領域的自信溢於言表,他認為適當的「自信」能夠展現專業度,但仍會保持謙虛的態度,精進不休。
曾黌日就讀大學前,原先規劃前往法國音樂學院進修,卻因疫情而告吹,最後依從父母的期望而選擇人工智慧學系(AI系)。身為今年準畢業生的他,雖不打算走本科系相關道路,對未來仍充滿無數想像,其中,創業開餐廳是他最夢寐以求的事。
他解釋,現在練團與教課用的工作室,在他年幼時曾是一間音樂餐酒館,由父親成立並與母親共同經營,只可惜人手不足而歇業多年,希望能夠再次將工作室打造為迷人的音樂餐廳。
「除非真的做出一番名號,才可能(將音樂)作為正職,但是音樂這條路會持續走下去。儘管沒有成名、或即便我有了其他想做的事,我也會為了媽咪(乾媽)和所有支持我的聽眾、朋友而吹奏薩克斯風,這是我的責任。」
「黌,發揚光大,照亮他人。」曾黌日透過薩克斯風的演出,照亮整個安平漁港,悅耳的音樂乘著海風昂揚而出,並提供舞台讓壯世代族群能夠一展身姿,不同世代透過音樂與舞蹈彼此交融,為現場所有的觀眾帶來最誠摯的演出。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