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陳亮貽、萬修懿、李婉萍/採訪報導
依據衛生福利部保護服務司《性侵害案件被害人年齡與性別交叉統計》資料顯示,2021年性侵害案件受暴人數總計7787件,其中未滿18歲之兒童與青少年遭受性侵害者計4520人,佔比過半高達58%,幾近總數六成,顯見兒少在性侵害案件當中受害情形之嚴重程度,不容國人輕忽。
權勢脅迫 畏懼隱忍
按監察委員紀惠容、王美玉、張菊芳、葉大華在2020年8月啟動「政府對防範兒少性侵案件執行成效之探討」調查研究報告揭示,兒少人身安全的維護工作刻不容緩,現行法律雖有對通報人保密規定,但通報人與揭弊者不同,政府應加強兒少性侵案之揭弊者保護,建立友善的環境,讓兒少勇於求助,並進行定期趨勢分析及檢討,更新相關法令與規範。
新北市家防中心督導李淑君表示,性侵案件通報的黑數問題依然存在,年幼孩童不一定有受害意識,導致不少兒少性侵害案件延遲揭露;另一方面,被害人會有自我責備的心理狀態,這種狀況則需社工介入,協助做案件的指認,確認當事人的意願及過程中是否有積極同意模式,即被害人有表示明確的同意才算合法的「合意性行為」。
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林月琴指出,在其處理的所有性侵案件中,以權勢性侵的模式尤甚,被害人會基於上對下的關係而不敢主動尋求機構協助,或是在過程中備受威脅利誘而不敢說出口,都是導致黑數的問題主因。她表示往往事件披露都是被動的,透過親朋好友的關心鼓勵,或是老師觀察到孩子的異樣進行關懷才被發現。
李淑君亦提到,學校單位會邀請家防中心到校園宣導,教職人員每學期都有相關課程的受訓時數要求;此外,兒少機構、療養院、醫院等場所也會做通報流程相關宣導,讓各單位能夠對家防中心的社工服務有更多了解。
與論壓力 二度傷害
受害者親屬阿明(化名)表示,在家庭關係不穩定的情況下,妹妹遭受父親及其友人的毒手,母親在事發後察覺孩子身體異樣,詢問後才得知事情的嚴重性,但家人間礙於情面選擇不將事情公開,也害怕身旁的輿論壓力會造就他們的二度傷害,所以最後選擇隱忍整件事不通報,進而選擇搬家、轉學等方式,讓孩子到一個新環境展開嶄新的生活。
輔仁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鍾佩怡指出,社會安全網的集中篩派案件存在一個問題,即為受害孩童好不容易陳述案情,經政府機關調查後,卻立即將個案轉交其他單位進行後續處理,如此容易再度破壞孩童的信任感。
她認為,各單位提供的服務過於片面,個案在被轉介至社工的過程中,必須妥善安撫孩童的情緒,但目前協助兒少性侵案的社工人力相對匱乏,相關單位應關切社工們教育或情緒上的壓力,並給予社工支持。
鍾佩怡強調,「社會文化要先做改變」,大眾既存偏見與舊有刻板印象,都會對性侵害案件造成迷思,性侵害發生的原因很複雜,沒有所謂的「完美被害人」與此同時,政府單位亦應積極讓民眾理解何謂性侵害,以及受害孩童迫切需要被陪伴關照。
落實教育宣導 建立正確性觀念知識
根據衛生福利部之性侵害通報件數統計,自2011年開始,教育人員通報兒童性侵害、性騷擾案件數突破四位數,至今仍在逐年上升。
對於此現象,前台中市惠來國小生教組組長的陳澤淵表示,現今兒少接觸3C產品之年齡逐漸下降,難免會透過網路過早接觸到許多性資訊,惟學校教育課程未提及其重要性,孩子們也沒有足夠的判斷能力,因而更容易激發他們的好奇心與探索慾,導致兒少性侵害案件無法有效減少。
依教育部現行要求,各級學校教職員工在獲知疑似校園性侵害或性霸凌事件,必須於24小時內進行校安通報,陳澤淵認為,基於兒少遭性侵案件教育人員通報數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者的認知能力提升,以及對於相關事件的重視。除此之外,學校方面也會依照教育部規定,職員暨學生在每學期都須接受性教育宣導,讓孩童從就學階段開始建立正確性觀念與知識。
性侵害創傷復原中心創辦人王燦槐也表示,近年來兒少透過網路遊戲、交友軟體等遭到性侵害、性剝削的比例逐年增加,乃社會大眾必須正視的問題,家庭對於成長階段的兒童必須起到保護作用。雖然無法避免孩童接觸網際網路,但應多加注意其日常行為與情緒、與哪些朋友交往,以避免兒童誤入魔爪,防止網路世界成為犯罪者的溫床。
無需自責 勇敢和盤托出
孩童遭受性侵害之後,如何讓他們在無壓力下和盤托出,王燦槐說明,可從孩子們擅長的事物出發,慢慢引導他們吐露心聲,例如藉由繪畫從圖畫中了解他們的想法;或從遊戲中引導孩子瞭解自責、難過、生氣等情緒都是正常的,從而教導他們如何防範。如果只是問該如何做,反而讓他們有壓力,更不想面對受傷的心靈。
鍾佩怡指出,重點在於讓孩童不要感到自責,問題絕非出在孩童身上,並運用兒童福利聯盟倡導的「創傷知情照護」四「R」的概念:理解(Realize)、辨認(Recognize)、回應(Respond)、防止(Resist Re-traumatize)等四要素,與他們建立安全與正向的關係,站在他們的角度理解,才能正確的明白他們想要表達什麼,讓孩子們覺得是被同理的,才會願意訴說事件發生經過,再轉介輔導機構。
在兒少性侵案件當中,父母的角色十分關鍵。林月琴表示,除了被性侵孩童需要接受教育及輔導,也可以讓家長們上親子教育課程,用以討論是否有盡到對孩子保護及告誡的責任,並教導他們身為父母的使命,學會提高警覺,避免事情再次發生,造成二度傷害。另外還能為他們做心靈諮商,排解心中的壓力和自責,讓父母心靈健全,才能陪同孩子走過低潮的時刻。
《小世界新聞》提醒您遇到性騷擾時,勇敢說「不」,並撥打113、110
現代婦女基金會性侵害防治服務專線02-7728-5098分機7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