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泳竣、林芳綺/採訪報導
台灣距今經過幾百餘年的歷史洪流,形成今日的多元風貌,不同時代的古蹟、歷史建築和紀念建築,共存在人們的日常生活周遭,這些不僅是台灣重要的文化資產,也是全台民眾的文化底蘊。近年來台灣對文化資產保存的觀念日益提升,反映在實際作為上,可隨著法規的逐漸完善,有了更明確的指標。許多公私部門的管理人,也共同齊心投入在文化資產保存與管理維護,發揮傳承精神,以達到永續發展的目標。
成美堂維護優 古蹟評鑑彰化首例
為表揚管理者的用心付出,文化部自民國102年起,開辦每兩年一次的「古蹟歷史建築紀念建築管理維護評鑑」,並在民國104年將私有文化資產也開放納入登記報名。
評鑑委員審核的項目內容相當繁瑣,其中包含管理維護概況、使用或再利用經營管理情形等八大項目,初審經歷重重關卡的篩選,先提名出入選的案例,最後再複審選出八處古蹟建築獲選優良。而110年度評鑑彰化縣歷史建築「永靖魏成美公堂」獲獎,更是彰化首座入選的古蹟建築。
魏成美公堂是一棟閩客融合的建築,其命名由來取自成人之美的典故。成美文化園總顧問陳慶浩表示,永靖以前多為客家人的後代,後來和閩南人同化後被稱為「福佬客」,而客家人很重要的精神就是敬祖愛宗,眼看百年祖厝已殘破不堪,魏家子孫於是決定要進行修繕工程,並謹記祖訓,以學好孔孟發揚儒家精神為核心。
陳慶浩強調修復成美公堂主要有兩個意義,第一個是香火的延續,神明廳和公媽廳分開,公媽廳才是家族精神的中心;再來是魏家子孫對於永靖的鄉土情懷貴存心中。
由於時代背景下經濟發展的演變,永靖開始沒落。魏家在修建家園時,也期盼讓永靖能夠注入新的經濟活力,從產業及文化兩大面向進行思考,成美堂的修繕工程最終於2012年竣工,以閩客建築融合為其特色,並且發揚在地苗木產業,結合周邊土地打造為成美文化園。
大木匠師憑經驗 古法工藝賦新生
參與成美公堂修復的大木匠師傅陳天平表示,因為有過八八風災及921大地震的經驗,於是在修復時會參考之前的缺失,來預防大型天災對建築造成的損害。像是傳統的榫卯工法中,就是利用加強建築的榫頭,做一個ㄇ字型的卡榫卡著,使組裝更加牢固。
為了防止洪水侵襲,修復時採用原址重建並增高地基,另外在興建的過程中,最費心力的是要處理高低不等的屋頂,靠著經驗流傳的傳統工法來克服,但進行重建在修復程度上該如何拿捏,陳天平說應該要修舊如舊,可以修復的就參考原樣重建,但也不是完全排斥新技術,也可以利用新的科技輔助強化加固,這也是與時俱進的部分。
談到成美公堂的修復,陳天平相當有感觸並且最讚賞的就是僱工購料的原則,有別於以往常規的工程,較多採用的是施作、材料同包的方式,成美堂的修復過程中,魏家採用施工與材料分開計算的僱工購料方法,差異在於可以主動掌控材料的優劣。選用的建材不管多少錢就是要最好,工班的人才以及請益對象,各個也都是國寶級的師傅或專家學者。
私宅開放參觀 文化傳承接下代
在文化資產保存的觀念下,陳慶浩指出園區也希望經由永續經營的概念,讓成美公堂在有基本的收入下可以自給自足保存下去,從過去的經營模式改為社會企業的模式,門票的收入除了應用在日常的維護管理外,也把節餘運用在推動地方藝文活動。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