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新聞文教生活焦點

新課綱科技教育上路 中學生動手玩創意

記者 王君盈、蕭宇軒/採訪報導

2019年,十二年國教上路,以核心素養為主軸的108課綱也正式實施。其中,隨著網路、資訊世代來臨,「科技領域」脫離過去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成為獨立科目,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以下簡稱國教署)也補助生科教室、開設師資研習課程,投入資源讓學生有機會在教室裡動手練習各式各樣的機械儀器。

科技教室內設置多樣工具,提供學生使用。攝影/蕭宇軒

熟悉的操作著雷雕機,不用幾分鐘,機器便在木板上刻劃出稱作「鶯歌石」的鳥類圖樣。鶯歌國中學生李國泰靦腆地說,科技課程與其他課程比起來好玩很多,也更能跟老師互動。

鶯歌自造教育及科技中心組長潘怡安也指出,雖然一開始製圖時,學生會覺得較困難,但到後面實作課程就會漸入佳境,也會在手作到成品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

木工教室中的線割機,方便學生切割出描繪好的形狀。攝影/蕭宇軒

過去十餘年來,台灣中小學的課程較少有能運用工具、材料去設計及製作的體驗學習,導致學生較缺乏動手實作以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為了推動科技領域教育,國教署也持續進行課程開發、師資培育、教材統整等事務,並辦理科技教育競賽,促進學生對科技領域的參與。

學生參加青少年科技創作競賽,用熱熔膠槍製做模型。攝影/蕭宇軒

相較於過去還沒開設生活科技課程時,學生往往東西壞掉會直接丟棄,潘怡安指出,透過課程的學習,他們會試著自己修復。曾經便有學生行動電源壞掉時,自行練習焊接,最後成功將行動電源修好。

砂輪機,用以磨切、拋光工件。攝影/蕭宇軒

然而,潘怡安指出,由於科技課程並非主要考試項目,部分學校的氛圍及家長對科技課程並不認同。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教系教授洪榮昭指出,學生透過科技領域課程所學,不僅是創意發想,透過實際動手做也讓學生能更加專注,培養學生設計、運算思維的能力,讓學生能將技術帶著走,實踐在日常生活當中。

 

延伸閱讀:

科技化服務 智慧圖書館提升閱讀率

科技與教育並行 數位學習崛起

動手玩「創」意 翻轉藝術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