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郭庭禎/採訪報導
「這是你不認識的金山。」
1947年3月10日,一輛軍用卡車開進金山(舊稱金包里)的街道,突如其來的沿街掃射,躲避不及的路人、攤販當場中彈死亡。73年後,由共生音樂節在金山舉辦的「二二八地景小旅行」,第一次帶民眾以不同的角度走訪當地。他們透過地景導覽、音樂節、真人圖書館等較年輕的活動形式,希望吸引年輕族群重新正視二二八。
關於家鄉的二二八 地景小旅行緣起
「妳有沒有想過可以辦自己家鄉的二二八?」原先要籌備基隆二二八地景導覽的林庭鳳,在高中老師江櫻梅的建議下,意外發現金山也曾發生二二八事件。江櫻梅是道道地地的金山人,從小在金山生長、工作,退休後亦在金山推動地方反核事務。對他來說,金山二二八也是近年才拾起的歷史。
「剛開始聽到(老師的建議)的時候不敢答應,因為我一無所知。我覺得那是一種近鄉情怯的感覺。」林庭鳳抱著既忐忑又興奮的心情答應老師,「那個『好』,好得很猶豫。」一方面對可以為自己的家鄉做些什麼、更了解這個地方感到興奮;另一方面又是非常害怕,害怕自己什麼都不知道,還要負責辦這個活動。
走進歷史現場 過去彷彿真實上演
林庭鳳起初沒有特別採用地景導覽方式,但活動籌辦後,感觸很深。她說,在地景導覽時,有種很強烈的衝突感,走在自己生活的街道上,難以想像這個地方曾經發生類似的事情,但搭配以前的照片做對比,又會在一瞬間被拉到那個時空當中,甚至將自身投映在當時。
「走過一遍的感覺很像是故事在你面前真實上演。」或許就是這樣強烈的情感傳遞性,讓她覺得地景導覽相對於其他衝擊性較強的活動,更能夠深耕人心。透過歷史走讀,一步步走著、聽著,金山所發生的一切都在眼前還原。歷史課本裡的書寫穿越了時間、打破了空間,呈現在眼前。
噩夢的開始 一場大規模的無差別屠殺
時間拉回1947年3月3日,在軍方的宣布下,金山鄉進入警戒狀態。原先駐守的警察擔心鄉民如其他城市群起反抗,紛紛逃離。因此,鄉民為維持地方秩序,自組保安團,甚至與因警戒狀態而增派的軍隊發生衝突,最後在3月10日「援兵」到達後,開啟了這場噩夢。
卡車載上援軍進入金山街道,無差別地屠殺造成數位無辜民眾身亡。「軍車撞死無賠!」江櫻梅憶起兒時長輩的提醒,是這段歷史最好的印證。車站前一位婦女,懷著孩子,與丈夫命喪黃泉,金飾還遭洗劫;肉販因幫助客人撿起嚇掉的豬肉,旋即被開槍擊斃。這樣的屠殺雖然在機槍掃射後停息,慘況卻延續——一位農人因身穿日服,被路過軍隊射殺在農田裡。
70年後 走讀歷史的豐收
走在70年後當時的街道,同行者王秉程表示,雖然知道金山曾有二二八的慘劇,卻不曾實際親身在街道、廟前甚至海灘感受金山的二二八。此外,他也感念江櫻梅的行動,「我覺得滿感動的。我滿喜歡老師這樣,探究自己家鄉的歷史跟根源,然後重新再跟這個土地做更深的連結。」
導覽結束後,江櫻梅在自己臉書寫下,「感謝您來到我的家鄉。歷史是人與時間、空間的互動,很開心今天下午能與各位在我的家鄉交流,希望大家有所收穫,就像金山古地名『金包里』的意思『豐收』一樣。」二二八的故事在數十年後與當今的時空交會,在金山一個個地景中,每個人心中又再度組織、建構了自己對於這段歷史的認識。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