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民2】台女不ey——母豬教怎麼在批踢踢「發揚光大」?

記者 劉立心、張育瑄、葉潔丹/採訪報導

「母豬母豬,夜裡哭哭」、「台女不ey(意外)」短短的詞彙卻能激起同路人的共鳴。批踢踢版上「特別」的用語,讓圈裡人「朝聖」,圈外人卻「霧煞煞」;母豬指的是誰?而台女不「ey」是什麼不ey?這些口語化的流行詞彙,聽起來有趣,卻有歧視味道。不過,仍有詞彙令社會大眾有所共鳴,成為廣為人知的流行用語。

批踢踢鄉民分享母豬教的相關新聞內容,引起網友為之討論。圖片截取自/PTT

「你也這麼覺得」——你我連結就靠一句話!

狄卡留言回覆字數上限較批踢踢多,網友能在「一層樓」內,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圖片截取自/Dcard

比起其他社群(例如:Dcard、巴哈姆特、Mobile01等)留言可以一口氣打滿上千字,批踢踢留言受限於30字內,超過30字則自動換行,變成新的一則留言。女性網友L表示,批踢踢留言過長會自動分段,所以常常看到「眼花撩亂」。這樣的系統設計模式,使得使用者將發言簡化,變得口語化。

被自動分段的批踢踢留言。圖片截取自/PTT

端看留言內容,「母豬」是指在男女關係中,性生活混亂等偏差行為的女性、「台女不ey」則指「台灣女生(就是公主病)不意外」。這些言論,常為鄉民們在批踢踢發文討論時出現,帶有性別刻板印象。

2016年一則手機遊戲廣告火紅,其中一句廣告詞:「野豬騎士來囉!」遭鄉民更改為「母豬騎士來囉!」嘲諷意味十足。鄉民間的默契只要一句話,就能逗得彼此樂開懷。有人認為這些流行用語,說到「心坎裡」,產生共鳴,因而拿來使用;也有些鄉民用語,就此成為社會流行用詞,例如:「台女」,即是源於批踢踢後全社會皆知。

模仿廣告用詞,而誕生的「母豬騎士」鄉民流行用語。圖片截取自/PTT

這些詞對鄉民來說,就和打招呼一樣稀鬆平常;但對於不了解批踢踢文化的人來說,那些詞彙不僅難懂,更無法理解為何批踢踢鄉民「這麼酸」?世新大學新聞系副教授林思平指出,留言30字跳行的設計,會使批踢踢使用者,習慣將第一時間所想到的言論表達出來,導致留言「簡單暴力」。這些言論有「梗」,又傷人,卻逐漸成為批踢踢鄉民用語的框架。

母豬母豬,夜裡哭哭?「母豬教」的狂歡

產生共鳴的口號化留言,令鄉民彼此感到連結。同時,批踢踢裡的文章,凡是受到關注的議題,就會如浪潮般激起討論浪花。共同參與討論時,能讓人產生嘉年華般的狂歡感,好像一同出席聲勢浩大的宴會,享受其中。

2015年批踢踢鄉民obov提出「母豬母豬,夜裡哭哭」,讓這句嘲諷女性的話,變成八字箴言。後網友成立「母豬教」,從此樹立近代網民檢討女性的用語標竿。鄉民口中的母豬教,「教義」是批判台灣女生敗金、劈腿行為,這些因厭女言論而群聚的網友,產生「集體亢奮(collective effervescence)」力量——擁有相同思想,並實際參與的行動者,在社群中群聚。隔年(2016)批踢踢上,甚至爆發了兩次「母豬教聖戰」。

鄉民對於「母豬」一詞是否屬於歧視用語而討論。圖片截取自/PTT

其中一次「母豬教聖戰」,在批踢踢女版(WomenTalk)的一篇文章中,表示對「母豬教教主」obov帳號被封鎖一事感到喜悅,引起擁護obov的追隨者不滿;加上性別歧視言論,爭吵不休。新仇舊恨下,大批人馬至批踢踢女版發文,導致該版被帶有「母豬」詞彙的挑釁文章洗版。在洗版女版的過程中,這些網友產生和「同盟」共同征戰的愉悅感,大舉發言,這是集體抗奮導致的不理性舉動之一。

「母豬」帶有歧視意味,時常有網友因嘲諷他人為母豬,而遭到提告的新聞出現。圖片截取自/Google

網絡社群的用語常常表現出網友們最直接的想法。一句話、幾個單詞,繼而群聚在一起。這些網路流行用語,一方面將彼此關係緊密相扣,產生有趣的次文化;另一方面卻在「狂歡」中迷失自我,耽溺於共同想法中,失去對理性的判斷。在沉浸於好笑的網絡流行用語時,應注意是否有人身攻擊之疑慮。為避免淪為情緒的被動者,在使用社群媒體時需保有自我的判斷與冷靜,切勿隨著風向而失去理智。

 

更多專題報導:

【批踢踢和狄卡的使用體驗1鄉民好兇好可怕——批踢踢鄉民文化難親近?

 

精彩融媒體新聞報導:

網友來了!批踢踢、狄卡怎麼討論「豬蝶戀」?

Posts created 11

Related Posts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