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襲風波不斷人才有限 選秀節目的疲乏循環

記者 周依儒、張以潔/採訪報導

選秀節目除了讓觀眾能夠看到來自各界的人才外,也是讓平凡素人一展才能的夢想舞台。不過,以亞洲地區來說,選秀節目的汰換率極高,除了少數幾個像《超級星光大道》、《超級偶像》、《中國好聲音》、《Produce101》等成功的系列,大多都在製播一季後就黯然收場,能永久抓住觀眾眼球的並不多。 

成敗都是製作費

曾製作過《超級星光大道》系列的製作人汪雅筑表示,就現實面來說,台灣的選秀節目發展完全取決於製作費的多寡,當《超級星光大道》停播後,台灣的確沒有再出現任何規模同等大型的選秀節目,因為沒有電視台願意投入這樣高額的製作費,直到2018年東森集團願意出資做《聲林之王》。

汪雅筑直言選秀節目的成敗都在製作費。攝影/張以潔

汪雅筑說,台灣的選秀節目「成也錢,敗也錢」,無論製作費多寡、規模大小,台灣各製作單位都會盡力做到原創,且在有限的經費內將節目打造的「小而美」,同時也強調精緻度;但相對的受限於製作費太少,就無法做出高規格又大器的節目,無論在宣傳或是製作節目的呈現都一樣。

但三立和民視仍然一直有小規模的選秀節目熱播,且至今甚至已長達十年。對此,汪雅筑提到,三立和民視的觀眾年齡層偏高,高齡觀眾對於參賽者外表和選秀節目常有的淘汰機制沒有興趣,因為他們收看該節目的目的只是希望能夠每周聽到好聽的老歌,所以該製作組只需要思考如何鎖定高年齡層觀眾,那就是找到會唱歌、有觀眾緣的選手即可。

汪雅筑也強調,每間製作公司所製作出來的節目訴求都不同,受眾也不同,雖然長青選秀節目雖然看似平穩順利,但背後也會面臨到廣告不好賣的現實問題,因為高年齡層對節目中插播的廣告消費能力不高。 

聯聯看娛樂總經理、《菱格世代DD52》總製作人梁庭豪也強調,經費和市場需求是環環相扣的,絕對不是一句「經費不足」就可以概括一切,台灣除了製作經費不足外所面臨的狀況,包括台灣也沒有夠大的攝影棚,能夠承載超大型選秀節目所需的眾多人員、舞台腹地和副控室,且也因為台灣較少這類選秀節目,所以能夠接下超過50台以上攝影機錄製素材的剪接公司並不多,更別說會購入最新的特殊攝影器材的公司和專門服務偶像產業鏈的音樂製作公司等等。

選秀節目的高壓排程

至於選秀節目曾爆發過的造假、惡意剪輯等醜聞,曾參與過韓國《ProduceX101》、前韓國YG經紀公司的練習生王君豪則直言,即使節目進行當下自己也對賽制、流程的紕漏感到疑惑,但當下他們能做的也只有努力盡自己本份,將最好的一面呈現給觀眾,不過他也笑稱「但我們參加比賽的所有選手感情是真的都蠻好的,電視上不是演出來的!」也解開一些觀眾對選秀節目疑惑。

曾參與過《ProduceX101》選秀節目的王君豪(左)。照片提供/王君豪官方Instagram

另外,王君豪也表示,透過選秀節目真的學到很多,常常遇到拿到比賽曲目後兩天就要立刻進棚錄影,不但要記歌詞又要記舞蹈,再加上錄製節目可能一次就會錄兩、三集,心理和身體所承受的壓力都極高。

多到失去記憶點 改打導師牌取勝

汪雅筑直言,以中國來說,許多選秀節目看似討論度很高,但其實許多製作圈內的人都一致認為,中國的選秀節目已經進入視覺和聽覺的疲乏期,因為中國的選秀節目已經多到眼花撩亂,且市場也不斷地重複消費這些實力有限的參賽者,因此最後只能打「導師陣容牌」,她直言,觀眾可能只記得節目有Lisa、蕭敬騰、張藝興,但幾乎記不得哪個參賽者特別。

汪雅筑提到每半年一次的全台海選已經消耗掉大部分的唱歌人才。攝影/張以潔

汪雅筑也提到,所有選秀節目都面臨參賽者不足的問題,《超級星光大道》系列成功後,各台選秀節目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但每半年一季的節目讓製作單位陷入參賽者海選的泥沼中,「全世界會唱歌的人真的不多,或是說會唱歌但有特色的人太少。」在製作單位、觀眾都疲乏時,《超級星光大道》只好忍痛收場,「當一個節目硬是要被成立時,過程會非常辛苦。」

厚著臉皮抄襲v.s直接停播

提到選秀節目的未來發展,汪雅筑坦言,「全亞洲的選秀節目就是彼此間互相抄襲。」《超級星光大道》開播初期乏人問津,直到有相關參賽選手爆出負面消息才讓大眾又注意到並引起風潮,而此時中國也嗅到選秀節目的市場就跟進,製播數年後又再度陷入低迷,於是開始抄襲韓國的大型生存實境節目《Produce101》系列。

至於選秀節目要怎麼突破這樣的疲乏周期常態?汪雅筑笑說,選秀節目沒有什麼困境可言,因為除了頂著龐大成本硬做下去外也只有兩條路可選,一種就是厚臉皮抄下去,另一種就是直接不做,她也指出台灣並非不想遵循這樣的循環,只是無奈於沒有錢就沒辦法購買版權,且臉皮較薄不敢直接抄襲。

最後,梁庭豪則強調,將產業鏈統整製作出一個屬於台灣的「獨創IP」非常重要,因此他們現在也試著將各家經紀公司、各種類型的音樂製作公司和演唱會、舞蹈老師、彩妝服裝團隊來做一個整合,同時也讓台灣的演藝圈有機會踏出這一步,改變整個產業結構。而現正製作的《菱格世代DD52》就是希望能發揮串起產業鏈的效用,來刺激台灣娛樂產業、活絡唱片市場。

觀眾緣決定藝人生存與否

韓國Mnet電視台於2016年開播的《Produce101》找來101位來自不同經紀公司的練習生,透過幾輪競演和觀眾的投票來決定出道與否,節目播出後在亞洲掀起熱潮,各國電視台紛紛向韓國買下版權,或是直接製播類似的節目。而這樣新型態的節目模式也一改以往選秀節目的模式,讓觀眾能自由選出心目中的偶像人選,而非一昧接收經紀公司所推出的藝人組合。

曾任職於兩岸經紀公司的經紀人小葉(化名)表示,經紀公司為了避免直接推出的藝人、偶像團體不被大眾買單,現在都會先將他們放上選秀舞台「試水溫」,直接接受觀眾的考驗,不但可以省去前期的摸索階段,還可以立刻得知這位藝人是否具有所謂的市場價值,因為全世界會唱歌、有才藝的人不計其數,但觀眾的喜好卻沒有一把標準的尺,因此直接丟上舞台就是最好的檢驗方法。

經紀公司將藝人放到選秀節目中試驗觀眾熱度的同時,也讓製作單位省去徵才步驟,創造雙贏。攝影/張以潔

但所謂藝人的市場價值又是什麼?小葉直言,藝人其實就是一種商業模式下的產品、包裝品,基本上只要擁有觀眾緣就已經保有了最基礎的商業價值,這樣的模式其實是一個很殘酷的市場淘汰機制,只要觀眾喜歡你,你唱歌跳舞能力不佳都沒關係,但同樣的,觀眾不喜歡的話,就算擁有十八般武藝都沒用,「能被市場所接受的人,才是具有藝人價值的人。」

小葉坦言,站在經紀公司的角度來說,培訓這些練習生美其名是幫他們完成星夢,但就現實面來說公司也得生存,所以重點仍然放在他們所能帶來的商業價值上。

梁庭豪則說,雖然市場低迷,但台灣的歌唱類選秀節目一直都還是處在不錯的狀態,因為真的都能產出一些在華語圈具有影響力的歌手,像是林宥嘉、蕭敬騰和徐佳瑩等等,台灣比較缺乏的其實是偶像團體。不過,就偶像團體選秀節目來說,台灣與中國和韓國的差距除了製作經費有差距外,台灣的練習生制度培養不齊全,產業鏈也不夠完整,因此素人若要成為偶像團體,中間的訓練過程會比較片面也有斷層;不過台灣的選手和中韓比較下來,則都顯得較為匠氣和自然,這也是我們的優點之一。

有一定粉絲量的藝人才能不被市場淘汰。攝影/周依儒

此外,經營追星類頻道「kkk,kpop」的YouTuber吳浩指出,透過養成型選秀節目,藝人可以在短時間內累積大量粉絲,且在節目播出期間,粉絲可以跟著他們一同成長,參與他們從零到有的每個過程,粉絲對該藝人的黏著度和依賴感也會增加許多;不過熱情總有消退的時候,因此是否能永久鞏固粉絲就必須要看後期該名藝人是否有表現出持續成長的樣子。

但當「觀眾取向」成了決定一切的根據時,一名藝人到底又該是什麼樣子才符合大眾心理的期待?吳浩則說,其實藝人就是一個職業,而各行各業都有他應該展現的樣子;藝人說到底是為了粉絲而存在,因此維持基本的正面形象、可以帶給社會好的觀感才是最重要的。

選秀熱度高 演藝科招生人數UP

選秀節目的興起提供有星夢的少年少女新舞台,也讓不少年輕人爭相參加,而近幾年台灣許多大專院校開始增設表演藝術科系(以下簡稱演藝科),報考人數也逐年攀升。對此,新北市私立莊敬高級工業家事職業學校表演藝術科活動組長陳政庭表示,台灣會有此現象是很大原因是受韓國流行音樂(K-POP)影響。

選秀節目吸引許多懷有星夢的年輕男女孩。攝影/周依儒

以往學生在選填職業學校時多以餐飲、幼保以及汽修等未來能直接進入相關產業的科系為首選,但近年來選填演藝科的人數增加。對此,陳政庭表示,雖然學生選擇變得更多元,但台灣政府及環境至今都還是將藝術視為非主流,目前演藝科最大的瓶頸為未來的發展跟政府配套都不夠完善,相關學校目前能做的便是需要把教育方向及特色做得更明確。

韓國及中國選秀節目的熱度也讓不少台灣孩子前往當地參選,王君豪表示,與韓國相比,台灣演藝科所教的內容還是有限,「韓國學的東西比較全方位,台灣是就你選的項目,一整天下來只進行單一項的訓練」。

表藝科看重的不只是學生的才藝,還有個人表達能力的展現。照片提供/陳政廷

而陳政廷也坦言,僅僅三年的演藝科學程真的沒辦法學習到過於深入的東西,因此千萬不能單就學生舞技、歌藝的進步與否就斷定成敗,有很多心理層面、態度都是普通高中無法學到的,演藝科最著重的仍然是學生的表達能力,無論是才藝上的展現,還是個人魅力的傳遞,才是演藝科的宗旨。

延伸閱讀:

中國選秀節目崛起 模仿式創意火熱延燒

K-pop文化貢獻與兵役制度

Posts created 8

Related Posts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