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棒球訓練程度在世界數一數二,但相較於日本及韓國,實力仍有些許落差。攝影/顏譽
國際

日本棒球火速進化 難以超越的亞洲新地位

記者 陳芷儀、李奇叡、唐毓閔、顏譽/台北報導
無人能擋 難以撼動的亞洲第一

 在2017年8月29日落幕的第二十九屆世界大學運動會棒球賽中,日本隊以全勝之姿奪下冠軍,遠遠領先同處亞洲第三名的韓國隊及第五名的中華隊。而在2017年11月19日結束的第一屆亞洲職棒冠軍爭霸賽中,日本隊再度拿下金盃,中華隊則在此次賽事全敗收場。日本隊除了擁有控球穩定的投手群,火力不斷的打線更是展現其威力,亞冠賽三場比賽的34支安打讓對方投手群難以招架,中華隊也貢獻了12支,暴露了中華隊投手短缺問題。在多次比賽中日本隊展現令人敬佩的實力,無論是體制抑或訓練方式,都是中華隊能夠取樣的良好目標。

注重細節 細膩態度在球場的體現

 日本棒球隊不論是戰績或是場上表現,皆是公認亞洲第一,而臺灣球迷或棒球界歷來對日本棒球強盛的原因僅草草認為是「發展年代久遠」。但這並不能夠完整解釋日本棒球強盛的原因。宏觀而言,近年制度愈形健全的韓國棒球水準蒸蒸日上,制度形同白紙一張的台灣棒球卻日漸慘澹,可見「完善的制度」才是日本棒球平均水準長期不墜的真正原因,而日本棒球強盛的真正根源,在於「扎實的基層」。

 海峽兩岸學生棒球聯賽打擊個人獎得主賴冠璋提到,日本棒球相較於臺灣更加普及化,日本以社區化的模式進行大量且廣泛的訓練,相較於台灣菁英制的方式——強的學生被召集到重點學校進行集訓,日本顯得大相逕庭。「只要喜歡打棒球的學生都能集合在一起,大家一起慢慢訓練、成長。」

圖為世新大學棒球隊球員賴冠璋,於今年獲得第一屆海峽兩岸學生聯賽全壘打獎。攝影/顏譽

 日本青少棒有四個主要的社區聯盟在運作,分別是senior聯盟」、「小馬聯盟」、「boys聯盟」、與「U聯盟」,且此四個聯盟之間鮮少交流,亦即日本本土沒有一個真正的全國青少棒冠軍比賽。由此可知,日本各界對青少棒及以下的棒球運動,視為推廣、休閒與教育,在日本很少發生因棒球訓練而荒廢學業或離鄉背井等外部成本,因此推動時,較少遭遇家長反彈的問題,影響的社會層面因而變得相當廣泛,幾乎可說只要對棒球有點興趣的日本小孩都有機會接受棒球基層教育。

 日本人對於工作盡力負責的態度經常能在場上體現,除了細膩的訓練方式,從戰術、打擊到守備也都十分謹慎。永春高中棒球隊教練郭鎮奇認為,日本在青少棒選手訓練時便灌輸許多品德觀念,甚至是對球場的態度以至於人生的態度,相較台灣,則是比較注重訓練及球場上的勝利。

台灣棒球實力在亞洲不容小覷,但對於這些棒球員往後的發展,是台灣必須改進的地方。攝影/顏譽

 「無論這些日本的小選手以後是要繼續打職棒或走其他的路,這些品德式教育對他們都有很大的幫助。相較於其他國家,日本也較為嚴謹,對於訓練時的規範也會比較規矩,訓練的密集度也會比較高且效果卓越。」

 郭鎮奇也補充,日本青少棒時期大家都開心打球,但在接收這些長遠的品德觀念之後,選手到國中高中甚至打進甲子園之後的棒球名校都能在場上秉持著謹慎的態度。

台灣棒球訓練程度在世界數一數二,但相較於日本及韓國,實力仍有些許落差,台灣政府在棒球上面仍需具備完善的制度。攝影/顏譽
兼容並蓄 訓練系統逐漸發展完善    

 以往的棒球系統大致可以分為歐美訓練系統和日本訓練系統。日本訓練比起歐美訓練較為土法煉鋼,近似訓練體操選手,充分運用及扎實訓練球員身體的每塊肌肉,但缺點便是有極大機率導致選手因過度操練而留下結束生涯的病痛;歐美系統則是讓球員自由發展,根據球員特性加強有利的部位。

 在過去日本偏激的訓練方法下,經常發生臺灣球員被操練到結束運動生涯的慘劇,臺灣球員通常在高峰期赴日之後,因為實力差距容易進入生涯低潮,日本教練經常透過改姿勢來解決問題,針對A肌肉強的球員,改變姿勢去利用B肌肉。結果A肌肉的力量減少,B肌肉的應用增加,反而造成原有力量消失,更加嚴重的是原本就比較弱的B肌肉被過度操用之後,便開始出現難以回復的運動傷害,最有名的例子便是前讀賣巨人隊、前興農牛隊投手姜建銘。

 姜建銘2005年赴日後被要求改成跨大步投球,球速從原先的150公里降到約130公里,再從原本的斜肩投球改為側肩投球,引起肩膀傷勢。2008年,遭日本釋出後,回到臺灣改為低肩側投仍無法挽回其傷勢,2010後,只能黯然退出球壇。

 但近年日本透過揉合歐美訓練系統優點,針對選手做出適當訓練,已逐漸改善其成棒訓練系統,養出許多亮眼的世界級投手,例如:在近期加盟美國棒球大聯盟天使隊,引起全球關注的大谷翔平,便是在日本投打嚴謹的訓練系統底下的產物。賴冠璋認為:「日本保留原先大量爆發力的訓練,加上逐漸成長的訓練量,甚至超越歐美地區,所以一直在進步。」

日本和台灣棒球訓練環境比較圖。製圖/顏譽
東山再起 以日本棒球為榜樣

 即便中華隊在國際棒球比賽屢屢挫敗,但身為臺灣的國球,棒球在台灣仍是相當受到關注的球類比賽活動之一。郭鎮奇便提到:「中華隊的組成並不是同一批球員進來共同受訓五年到六年再一起去比賽,他們都是從不同地方被徵召的精英。我相信當他們穿上中華隊的球衣之後都會有一個想法,就是為臺灣獲得勝利以及榮耀。」

 面臨好的領袖選手退休,例如:前中華隊成員陳金鋒,容易產生世代交替的「斷層」,郭鎮奇認為,年輕選手接棒後,需要思考怎麼去凝聚球隊,較有經驗的中生代選手,則是要在年輕選手被選進中華隊後,領導他們並指導他們,做好傳承的工作。

 中華隊年輕小將在國際舞台面臨的挫敗,除了由於經驗不足產生的緊張,實力不足也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前世新大學傳播管理學系棒球隊先發二壘手高浩哲認為,臺灣的棒球並不是退步,只是日韓進步幅度較大,臺灣才顯得被超越許多。「跑壘、守備基本功練得不像他國紮實,加上台灣的職棒才四隊,沒有健全的環境,競爭太激烈而舞台又太小,日本擁有兩個聯盟十幾隊的競爭,韓國也有八隊廝殺搶冠。」

 亞洲冬季聯盟韓國教練柳承安也認為,由於台灣棒球隊伍數量過少,打者無法透過與多類型投手對戰累積經驗,進而增加打擊實力,如果可以增加隊伍,台灣棒球發展相對會較為健全。

台灣棒球國家隊四大問題。製圖/顏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