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嘻哈選秀節目近期崛起,帶起中國選秀節目新風潮。攝影/顏譽
國際

中國選秀節目崛起 模仿式創意火熱延燒

記者 陳芷儀、李奇叡、唐毓閔、顏譽/台北報導

 2010年中國開始以購入他國節目的模式,做出一連串的選秀類型節目,至此之後,中國選秀節目便以模擬他國模式加上自家創意的形式播出,不但在中國受到好評,熱門程度也蔓延至各國……

緊抓優勢 長紅不衰主因多

 在2005年的夏季,中國推出了真人秀節目《超級女聲》,直接地模仿了當時風靡海外的美國選秀節目《Pop Idol》,麻雀變鳳凰的劇情吸引高達四億多人觀看,也獲得意想不到的迴響,曾任兩岸戲劇的美術設計指導曾筱芸提到,縱使中國的靈感與創意都是藉由模仿而來,但因為能承接他人現有的元素並混合自己的特色,因此形成一股穩坐不敗的趨勢。

 冠名機制更大量地提高中國節目製作經費,以《爸爸去哪兒3》為例,冠名費便高達驚人的25億台幣。也因為有了經費,中國真人選秀節目更能重金聘請一線藝人出演,冠名機制所帶來的效益能夠讓節目品質快速提升,光明正大的產品置入,更有效降低觀眾對產品置入的厭惡。曾筱芸認為,製作單位所做出的企劃吸引到大廠牌的贊助廣告後,再利用大量資金做出更有效率以及吸引人的節目內容,這是互利共生以及良性循環的商業模式,最有名的例子就是《中國好聲音》與加多寶的合作,增加彼此的知名度,也延長節目壽命,長紅不衰

選秀節目讓許多想一展長才的人,能夠有舞台表現自我並發展星途。攝影/顏譽
有別於抄襲 老舊手法翻新企劃

 2010年後,中國開始購入他國節目模式並稍做修改,透過版權購買的模式,中國一方面提升開發效率,另一方面精良的剪輯及製作也將品質帶上國際等級,將節目反輸國際,成為全球性的專業娛樂產業。「燦星」公司便是中國相當有名的例子,該公司專門購入國外節目的製作版權,並將心力專注於提升專業水準以及製作效率。世新大學公共廣告學系副教授何懷嵩便表示,中國製作單位透過冠名所帶來的效益,吸收歷經十幾年的發展後從外國回到中國的大量人才,搭配外國節目模式,主導了電視圈的市場,反觀台灣,中小型為主的製作公司在台灣有近300台頻道,但皆只能透過觀察慢慢學習,效率相形見絀,更彰顯了中國透過購買節目模式,因而能夠速成的極大優點。

節目倦怠期 追逐收視傷品質

 中國多家電視台看見選秀節目藉由購買節目而成功的商機,相繼推出相同手法,想從背後巨大的商業利益分一杯羹。然而,在這樣的情況下,為了吸引觀眾提升收視率,許多節目誇大參賽者不幸的身家背景、同行之間惡性增加節目的競爭環節,例如:敗部復活賽,或是節目內容出現低俗發言的行為。在惡性競爭之下,觀眾漸漸對選秀節目產生觀看疲勞,節目質量也因此下降。

 為了控制局面,20157月,國家廣電總局發出《關於加強真人秀節目管理的通知》,內容指出「對於缺少價值和意義的真人秀節目加以抑制,對於內容低俗有害的真人秀節目堅決查處糾正直至取締」。隔年2月,中央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的召開,內容強調傳媒要講「黨性」,要「堅持黨對新聞輿論工作的影響」,原本該是具有最高自由度的娛樂性選秀節目,也不得不反思惡性競爭帶來的結果,儘管中國政府會以法律控制媒體內容,造成節目數量變少,但管制的同時也保障了節目的權益以及品質,也間接提高了中國選秀節目在全球的競爭力。

《中國有嘻哈》 選秀節目再創高峰
中國有嘻哈選秀節目近期崛起,帶起中國選秀節目新風潮。攝影/顏譽

 號稱中國版《Show Me The Money》的《中國有嘻哈》以黑馬之姿播出第一季,便深深抓住觀眾眼球,節目中,更因為評審的個人特色,創造了許草根型角色」,這些素人饒舌歌手透過輕鬆詼諧的橋段,讓觀眾產生親切感,使中國選秀節目又以新型態的呈現方式推上高峰。

中國有嘻哈選秀節目成功原因。製圖/顏譽
併吞危機 台灣選秀節目的困境及解套

 反觀台灣,最具代表的選秀節目可說非《超級星光大道》莫屬。《超級星光大道》是台灣的第一個選秀節目,當時可說是台灣電視圈的一匹黑馬,並不亞於中國當時的選秀節目《超級女聲》,然而,有別於《超級女聲》的毒舌評審方式,台灣拿出專業以及回歸純粹的歌唱內容做為主打,邀請袁惟仁、黃韻玲、張宇、鄭建國、黃小琥等知名演藝從業人員擔綱評審,2007年更是奪下第四十二屆金鐘獎「娛樂綜藝節目獎」。

台灣選秀節目創意性高,但時效性不長。攝影/顏譽

 但隨著選秀方式僵化以及漸漸消退的新奇感,2011年《超級星光大道》正式走向終點,由於轉由其他的團隊製作及行銷手法的改變,以往的風采不復存在。曾製作過兩岸綜藝節目,現任金星娛樂節目部執行製作的潘劭中表示,中國能夠在正確的時機購買他國版權,甚至邀請國外的製作團隊共同製作節目,然而,台灣政府對於文化的忽視、資金投入的限縮,以及在影視業此大環境中,製作單位需要的人才不太要求單一專精技能,而是各領域都涉獵,造成許多優秀的演藝人員、節目製作等幕後人員出走或是轉行,除了導致品質降低,台灣的綜藝選秀節目也逐漸被中國選秀節目取代,甚至陷入併吞危機的窘境。潘劭中認為,若要改善現況,政府需要做出榜樣,對文化方面挹注相當資金,調整整個文化策略,學習韓國、中國對於演藝文化外銷的重視,或許便能再度使台灣選秀節目死灰復燃。

中國和台灣選秀節目比較圖。製圖/顏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