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農損多 植物工廠應運生

記者 張可君、許宸瑄/採訪報導

台灣氣候不穩定,時常聽到傳統農業因天災、水災等自然災害而損失慘重的新聞;面對糧食可能因氣候災害影響收成,一種依靠科技所發展出來的植物栽種技術解決了這樣的問題。

「植物工廠」的概念源自於太空科學,美國太空總署(NASA)在外太空探索時,必須要取得食物,因此用一種擬環境的方式提供植物所需的風、光、水、氧氣等,讓植物能夠在該環境中生長;而這樣的技術就被引用在現今的植物工廠中,透過給予植物適當的養分,來避免栽種時所遇到的各種氣候災害,除了扭轉傳統農業必須靠天吃飯的印象外,也將科技成功導入農業。

  • 植物工廠是一個封閉的成長系統,該設施人工控制光溫度、濕度和二氧化碳濃度,使種植者能夠一年四季常年生產量產蔬菜。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植物栽種在一層層的水耕槽中,每層的植物品種都不相同。攝影/許宸瑄

進到植物工廠內,一層層翠綠的蔬菜映入眼簾,層架上清楚標示著播種的日期,也在各個層架上裝設LED燈管、風扇等科技設備,有別於傳統農業必須定期灌溉施肥;植物工廠的植物是以水耕的方式耕作,透過水中特別的養液原料,讓植物可以透過根部吸收它所需要的養分。

植物工廠的作物都是以水耕的方式栽種。攝影/許宸瑄

只要搭配手機APP,就能輕鬆掌握植物的生長狀態,並根據各個植物的不同需求,進行穩定的排程管理及把關。運用科技的方便性,成功在食品的安全及產量上做到全面的控管,因此不需要擔心受到氣候影響作物產量,也不會受到環境的限制。

運用APP就能有效控管植物生長狀態。攝影/張可君

提到科技結合農業是否遇到困難及阻礙,植物工廠總經理黃昶閔說到:「科技結合農業基本上就是為了解決困難而產生的,像我們就是不希望有蟲害、不希望被受到天災,或是希望品質跟食安上面可以控管,我們是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所以科技結合農業是為了解決問題。」

但他也不諱言地提到,因為植物工廠內所生產的作物都是異國的食材,如:捲鬚萵苣、芝麻葉、冰花等特殊蔬菜,因此在向大眾做推廣時,較無法融入一般的家常菜中,在市場的接受度上並不普及,希望能再加強推廣。

透過LED燈模擬日光的照射,植物成長茁壯。攝影/許宸瑄

而黃昶閔也提到植物工廠的出現對農業轉型有一定的影響,農業是所有產業延續至今最久的,民以食為天,但是相對的在改變上就沒有像其他產業一樣能夠快速成長,因此才會想到透過植物工廠的方式,取代傳統人力栽種,也能針對務農世代的斷層、務農人口的老齡化做一定程度的改變。

拜科技所賜,植物工廠開始與餐飲業者合作,栽種出新鮮的蔬菜,對此,合作早午餐店負責人陳建處表示,客人在剛看到餐點時,在蔬菜的接受度上會給滿高的評價,工廠所栽種出來的蔬菜,除了讓民眾吃得安心,也讓餐點更有變化性。

餐點裡使用來自植物工廠所栽種的蔬菜。攝影/張可君

儘管對社會大眾來說,植物工廠所栽種出來的蔬菜仍不普及,但透過科技輔助栽種,勢必帶著傳統農業走向新的道路。

 

延伸閱讀

科技進駐農業 農民掌握天機

Posts created 4

Related Posts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