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法》生效 台灣有望突破外交困境(上)

記者 郭佳欣、吳昕晨、黃心俞/採訪報導

2019年台灣友邦國際保護及加強倡議法》Taiwan Allies International Protection and Enhancement Initiative Act of 2019,以下簡稱《台北法》)生效,顯現美國對台灣的友善態度,而台灣也期盼在身處外交困境的今日,能夠與美國在經濟上有更多合作機會。

《台北法》的生效,顯現美國對台灣的友善態度,而台灣也期盼與美國在經貿上有更多合作機會。照片來源/visual hunt、製圖/黃心俞

台美友誼展現

2020326日,美國國會經過近兩年的提案與審查後,美國總統川普正式簽署了《台北法》。該法案除了表達支持台灣在世界各地的外交聯邦,同時美國也將協助台灣參與國際組織,並增強美台雙邊經貿關係。 

美國在台協會發言人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數十年來,台灣受到美國政府跨黨派的強力支持,而《台北法》的通過,反映出美國國會充分支持美國國務院及其他美國政府單位,協助台灣與其外交夥伴維繫關係、有意義參與國際論壇,以及維持現狀。

外交部接受本報訪問時說,《台北法》反映現階段美國立法部門對台美關係之重視與支持,而我國政府將持續秉持互信、互惠及互利的原則,以務實態度與美國保持密切聯繫溝通,深化台美雙方在各領域及各層級的合作夥伴關係。

《台北法案》重點內容。製圖/何元凱

安全政治正面影響

國民黨立法委員陳以信表示,從安全與政治面向來看,《台北法》對於台灣具有正面影響。攝影/黃心俞

談及法案實質效力,世新大學經濟學系助理教授陳建良坦言,《台北法》只是美國國會的態度表示,行政部門的決策方向無從得知。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副教授王韻也說,由於該法案是國會通過,基本上只是給予行政機關的建議,而他們是否會依照辦理並不確定。

然而,王韻表示,就目前現任的川普政府而言,對於台灣是抱持友善態度,而這也顯現在美國在台協會等行政機關的行動上。所以,他期待透過這次《台北法》的生效,能夠在台美之間的行政乃至於軍事層級上,有更多頻繁的互動。

國民黨立法委員陳以信則認為,《台北法》可以分成三個面向來看,分別為安全、政治、經濟;而在前兩個層面來看,《台北法》對於台灣具有正面影響。

陳以信解釋,從安全層面來看,美國與台灣的軍事合作在近年都有顯著提升,而《台北法》的通過,有助於美國政府持續強化此信念,但是否能發揮更大效力,並不能保證讓台灣參與環太平洋軍演 。而在政治方面,他說,該法案是美國對台灣的背書,代表美國對台灣支持的提升。

經貿未來走向

陳以信表示,《台北法》第三條寫道,美台已建立堅強經濟夥伴關係,台灣是美國第11大貿易夥伴及美國農業重要出口地;這意味著未來的美牛、美豬進口問題,也代表即使美國對台灣在經濟及安全方面給予肯定及支持,但是並未與美國的商業部門達成共識,在經濟上更沒有退讓餘地。

針對《台北法》第三條中提及,美國國會應督促美國貿易代表署,讓其與國會協商並尋求更多機會,以增強美台之間的雙邊貿易與經濟關係。陳建良表示,該法規對於台灣有好有壞;近年因為中美貿易戰,台商有回流效應,間接造成台美之間較大的貿易出超,根據中華民國財政部貿易統計資料指出,2019年甚至出超到114億美元。

世新大學經濟學系助理教授陳建良說,近年因中美貿易戰,台商有回流效應,間接造成台美之間較大的貿易出超。資料來源/中華民國財政部貿易統計資料、製圖/郭佳欣

陳建良解釋,出超的背後其實隱藏著風險,因為美國必會要求台灣有所回饋,舉凡美牛、美豬的進口問題。他補充,由於我國肉品不容許萊克多巴胺殘留,自2007年來是否開放進口也爭論已久。對此,他認為台灣一定要有所準備,除了是否核准進口美牛、美豬,還有私募基金的問題等等,這些勢必是未來台美在談判桌上,不可避免的議題。

  • 萊克多巴胺:為乙型受體素中其中的之一種,因添加於動物飼料中可以增加家畜家禽的瘦肉比例、降低脂肪比例及減少飼料用量等優點,因此做為動物肥育期之飼料添加物。            

資料來源/衛福部食藥署

撇開以上可能面臨的困難,陳建良建議,台美可以在藥用資源上長久合作。他認為,透過《台北法》的生效,加上台灣在資訊與通信科技(ICT)、醫療產業的強大,以及台美在此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以下稱新冠肺炎)的雙邊合作,舉凡研發疫苗、醫療設備的研發與生產,都是可以讓台美透過產業合作,成為長久互信夥伴的契機。

新冠疫情挑戰全球 世界看見台灣

新冠肺炎的肆虐,除了讓各國看見台灣的人情味及實力堅強的公衛體系,也讓多年被排除在世界衛生大會(World Health Assembly,以下簡稱WHA外的台灣,有機會重返世界舞台,即使無法如願參與,台灣在此次疫情的貢獻,絕對為全球有目共睹。

在國際舞台上,並沒有中華民國的存在。攝影/吳昕晨(攝於聯合國農糧組織)

在全球都陷入疫情危機時,鄰近新冠肺炎起源地的台灣,確診病歷始終維持在可控範圍內,顯示台灣防疫與醫療體系的堅強實力。王韻表示,台灣的防疫有成,對於我國的能見度絕對有差;狹小的台灣在過去不被重視,但是透過這次疫情,台灣沒有主權地位的事實人盡皆知。

王韻相信,經過這次事件之後,肯定有不少人分得清楚「ROCPRC的差別」,而這對於台灣而言絕對是好事。在行有餘力之時,我國更是透過捐贈醫療資源、分享防疫經驗,幫助國際社會,這也使各國紛紛支持台灣,參與將於5月舉辦的WHA

對此,王韻說道,雖然過去支持台灣參與的聲浪從沒停過,但經過此次疫情後,許多國家都體認到台灣的「必要性」,因為台灣在疫情爆發前便警告過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以下簡稱WHO;即使這些聲音有可能仍淪為空頭支票,但至少目前風向有利於台灣。因為世界都體悟到,防疫不應該有漏洞,而台灣不該被排除在外。

另外,針對「世界衛生組織秘書長譚德塞於48日譴責台灣」一事,陳以信表示,現在疫情的擴散,WHO難辭其咎,而譚德塞理當要負最大的責任,但他卻選擇將外界的質疑轉為人身攻擊,試圖轉移焦點的政治動機值得被檢驗。

美國在台協會發言人更表示,當前的危機充分顯示為什麼需要台灣參與WHO,台灣的缺席削弱了全球對疫情的應對能力,而世界各國若能借鏡台灣的防疫策略,或是學習台灣在其他領域的專長,勢必能夠獲益良多。

 

CNN記者盛讚台灣的防疫成效。圖片來源/BioMed Taiwan

突破外交困境 盼台灣觀光轉型

自中華民國於1971年退出聯合國後,時至今日,我國的邦交國只剩下15個,面對這個外交困境,加上與中共和美國之間的三角關係,台灣雖無法跳脫「傾中或傾美」的選擇題,但仍盼望可以走出新的道路。

就現在的國際情勢而言,王韻坦言,雖然美國等國家對台灣有許多道義上的支持,但是絕對不會與我國恢復外交關係,因為這個舉動的代價太大,也就是說,台灣要重新進入聯合國等以國家主權為核心的組織,並不容易。

不過,王韻表示,台灣仍必須在國際參與上繼續努力,只要能在國際組織的相關會議與機構上,看見台灣代表的身影,就是對我國外交的一大進展,加上此次疫情的影響,王韻對於台灣未來在國際參與的實質增加,給予十分樂觀的態度。

談及台灣在現今外交體系上,是否有可能擺脫二選一的「傾中或傾美」時,王韻表示,無論是日本、南韓,以至於現在台灣積極推動的新南向政策,頂多只能發揮補充作用,不可能成為台灣外交關係的主軸,因此,台灣也只能在中美之間徘徊。

然而,王韻說,可以透過改變細部作法,取得周旋於兩邊之間的平衡點,譬如不直罵北京政府、選擇對的時機表達立場。陳建良則建議,或許可以將觀光產業轉型,藉由強調台灣特質「安全、自由、多元、包容」,吸引各國人民造訪我國。

面對現今的外交困境,除了期待台灣可以在中美兩強之間取得平衡,更盼望台灣可以透過產業改革,讓世界了解到台灣的處境與特別之處。

中華民國自1971年退出聯合國至今,邦交國只剩15個。攝影/吳昕晨(攝於外交部外交及國際事務學院)

 

延伸閱讀:

《台北法》生效 台有望突破外交困境(下)

促進台越交流 人人可成外交大使

走出亞細亞孤兒 台灣「軟實力」亮眼國際

Posts created 10

Related Posts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