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零小屋串聯永續網絡 修繕舊物賦予新生

記者 林盟真、王莉穎/採訪報導 隨著環保意識提升,循環經濟和永續發展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在台北,有一群人選擇用行動實踐這份理念。透過修復舊物和舉辦各式活動,讓環保不只是口號,而是融入日常的生活態度。走進淨零小屋據點,老物件在巧手下重獲新生,這份溫暖與希望,持續在人與人之間流轉。

地球最大碳庫 海洋藍碳的永續挑戰

記者 賀澤佳、劉佳涵、陳奕諠/採訪報導 全球氣候變遷日漸嚴峻,我國於2021年4月22日正式宣示「2050淨零碳排」目標,並於次年發布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細項劃分十二項關鍵戰略來整合跨部會資源,制定行動計畫,將自然碳匯之藍碳列為策略之一。做為地球最大的碳庫,海洋覆蓋約70%的地表面積,儲存和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使藍碳憑藉碳儲存潛力成為焦點。然而,如何有效發揮藍碳潛力,同時兼顧生態保育與永續發展,至今仍面臨艱鉅挑戰。

走進山林 重建與自然的連結

記者 賀澤佳、劉佳涵、陳奕諠/採訪報導 按農業部第四次全國資源調查報告顯示,台灣面積雖僅3.6萬平方公里,卻擁有60.7%的森林覆蓋率,多樣且獨特的自然景觀與森林資源,展現出我們豐富的生態系統與自然之美。隨著社會型態轉變,在緊張繁忙的都市化生活下,人們開始反思接近大自然的重要性;然而近年山難事故頻傳,致使登山活動被冠上「危險」的標籤,反讓民眾對其產生排斥心理。因此,對於山林的深入了解,以及登山教育的推廣,進而尊重與維護自然環境,即顯得格外重要。

盼水青岡蝶舞璀璨 棲地保育延續生機

記者 黃子宜、柯懿捷、陳俊希、楊采璇/採訪報導 台灣特有蝶類夸父璀灰蝶幼蟲專以台灣水青岡新芽為食,惟近年氣候變遷嚴峻,季節混亂導致樹木發芽期提早,幼蟲孵化無芽可吃而死亡。此外,棲地乾燥化和人為砍伐,亦嚴重影響台灣水青岡數量,連帶造成夸父璀灰蝶生存困境。為使台灣特有珍稀物種得以繁衍,政府與民間積極展開棲地保育,維持生長範圍,同時推廣保育觀念,期能建立全民共識,常保自然環境永續。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