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袋循環計畫封面

二手袋循環使用 減塑生活袋袋相傳

近年政府積極推廣限塑政策,但一次性購物袋仍充斥再民眾的生活當中,於是有民間團體發起了Ubag二手循環計畫,鼓勵店家成為二手袋回收站,民眾也可以將不需要的袋子捐贈給商家,達成塑膠袋的重複利用。

完整內文

年用180億個塑膠袋 無包裝消費新選擇

台灣從2000年初實施購物用塑膠袋減量、垃圾強制分類等措施,不過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的統計,近十年的廢棄物產生量仍然呈現上漲的趨勢,看似簡單、順手能做到的舉動,對於仍然以便利為首要考量的台灣民眾而言,成為無包裝商店無法普及化的主要原因。

完整內文

青少年的不塑之課 北一女推循環外送

全台每年用掉180億個塑膠袋,北一女中的學生關注到一次性塑膠製品的使用狀況,在2020年9月創立安普拉斯特φ青少年去塑聯盟,推動環保袋循環計畫,希望藉由青少年的影響力,讓民眾了解一次性垃圾對環境的影響,對地球盡一份心力。

完整內文

【塑分手3】邁向無塑家園 終止袋代相傳

台灣目前回收系統不完善,導致塑膠袋無法以價制量,也無法處這些使用過的塑膠帶。擔心造成民怨、造成市場不公,這些都是政府不輕易採取更積極作法考量的因素,德國限塑政策實施一年後每人平均減少使用44個塑膠袋,成功減少一半使用量,且德國將近一半的民眾願意全面減塑,他們怎麼做到的?

完整內文

【塑分手2】減袋19年愛恨糾葛

我們與塑膠袋分手這條路已經走了近19年,其中歷經3次法規的修訂,在民生經濟與環境保育間不停拉扯,至今仍無法減少塑膠袋使用量,根據環保署資料顯示,塑膠袋回收率僅達9%,大部分的塑膠袋最後都當成一般垃圾處理。導致我們無法有效減少、塑膠袋無法被回收的最大阻礙究竟是什麼?我們既捨不掉也需要塑膠袋,那又該如何重新思考「限塑」概念?

完整內文

【塑分手1】人類與塑膠毒戀圓舞曲

1959年塑膠袋問世,為人類帶來更便利的生活,塑膠袋在人類歷史中,存在超過一甲子歲月,我們已經習慣它的存在並大量使用,輕如羽毛的塑膠袋不僅在我們生活軌跡中,逐漸留下不可取代的地位,同時也為地球帶來一場窒息的污染浪潮。台灣於107年擴大實施限塑政策,以減少一次性塑膠袋使用為主(以下使用減袋說明),擴大不得免費提供塑膠袋的營業場所。兩年過去了,塑膠袋真的減少使用了嗎?

完整內文
環保署長李應元與眾商家一同為無痛減塑膠活動造勢。攝影/張博

限塑來年擴大實施 盼邁向無塑家園?

為向大眾推廣減塑政策,環保署長李應元於10月1日的「無痛減塑創意市集」活動中與著名藝人和企業家一同宣傳,號召民眾響應並落實日常生活減塑。新政策到底能否起到實證性的作用?民眾、商家、專家以及環保團體均有他們各自的見解。

完整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