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殼蝸牛運動三十餘年 居住正義是否實現

記者 黃芳儀、賴韋翰、申新禾/採訪報導

由網紅「館長」陳之漢及前立委黃國昌發起,喊出落實司法改革、居住正義兩大訴求的「公平正義救台灣」遊行,於7月16日下午在凱達格蘭大道舉辦,號召人們上街抗議。實際上,受房價所苦的民眾早在1980年代末集結數萬人夜宿忠孝東路,甚至諷刺性的為無屋佳偶穿上婚紗舉辦婚禮,以對短期內飆漲的房價表達焦慮及憤怒;然而過了數十年,當初的無殼蝸牛是否已找到歸宿,或者仍無法擁有自己的家呢? 

無殼族悲歌 落地生根大不易

回憶起無殼蝸牛運動,崔媽媽基金會研發推廣組長蔡亞芳表示,那是網路還沒發達的年代,人們需走上街頭才能表達民意。 

1987年,當時的政府國有財產組標售了中華航空總部的一塊空地,創下了土地標售價的空前新高,1980年代末適逢解嚴時期,不少國際資金進駐台灣,又間接促進房價漲幅,原本在1986年時平均只要16萬一坪的房價,三年後飆漲到24萬,原先擁有「鐵飯碗」的軍公教族群也開始負擔不起房屋價格。 

當時在板橋教書的無殼蝸牛運動創始人李幸長,看到房價瘋漲的現象,有感於自己身為老師,即便有穩定的薪水也買不起房,於是開始和身邊的教師夥伴組織無住屋者自救會,漸漸地,大學、研究所的教授和學生也開始響應。 

台灣解嚴過後,李幸長於1989年五月正式成立無殼蝸牛運動自救會,第一場運動夜宿忠孝東路則是在同年8月26日。教師節時,人們在中正紀念堂前的廣場搭帳篷、穿著婚紗西裝,舉辦「百對無屋佳偶」婚禮,也因此催生了都市者改革組織跟崔媽媽基金會的成立。 

無殼蝸牛運動十週年紀念T恤。攝影/申新禾

提及無殼蝸牛運動後的影響,蔡亞芳感慨,無殼蝸牛運動雖造成萬人響應,但現實中房價比仍持續升高,租金指數在近20年也不斷上漲 ,即便是疫情慘重的2021年,也是只漲不跌。他認為,華人社會對於置產的態度,和歐美有顯著的不同,華人較追求穩定與歸屬感,除了擁有一份穩當的工作外,買房普遍為出社會後的終極目標,因此不管如何呼籲打房,房價都難以壓低。

崔媽媽基金會。攝影/申新禾

蔡亞芳更直言,即便選擇在中南部買房,受薪階級2萬8000的基本工資也無法負擔中南部的房價;雖郊區房價相對便宜,但人們為了工作便利大多仍在都會區置產,努力打拼數十載以求一個屬於自己的家,可惜現實往往相差甚大,還沒來得及享受擁有房子的歸屬感,數不勝數的「屋奴」已經先被被房貸及相關支出壓垮。 

居住正義非買房正義 OURs盼扭轉迷思 

OURs都市改革組織廖庭輝表示,以往民眾打拼三五年就有機會買房,現在奮鬥數十載都未必有機會,因此現今居住正義的訴求並非一定得「買得起」,「租得好」也是實現居住正義的一環,只要能夠安居樂業,買房不見得是唯一選項。 

如今在雙北,國人的平均購屋年齡已來到不惑之年,這意謂著在買房前,人們往往需租房18到20年不等,因此建構合理的租屋市場是OURs都市改革組織正努力的目標,主要訴求是房貸或房租支出不超過總收入的三成。 

廖庭輝也提到,2010年成立的社會住宅推動聯盟,積極推動社會住宅的普及,倡議政府為租屋族提供更多選擇,並減輕高昂租金帶來的負擔。然而僧多粥少,政府蓋社宅的速度遠遠跟不上需求量,不僅建造成本高,也須花費不少時間,因此距離達到預期社宅數量,還有一大段距離。 

OURS都市改革組織。攝影/黃芳儀
民眾呼籲居住正義落實。攝影/黃芳儀

買房好難 租屋就好? 

若暫時沒有買房的想法或尚未有預算,大部分民眾會退而求其次選擇租屋,然而在寸土寸金的都市,房價上漲的同時,租金也在攀升中,不少人付著高昂的租金卻只能蝸居在狹小的空間,感覺自己成了冤大頭。 

許多人在外租屋多年,原想著能存下錢來買房,薪水扣除租金卻仍然所剩無幾,絕大部分收入都用來幫房東繳房貸了。政府雖祭出社會住宅、租金補貼等政策,但台灣人口稠密,往往會僧多粥少,仍有許多人無法申請相關福利。 

人們感慨現今環境連租屋都不易的同時,經常以「房東才是最理想的職業」作為調侃,對此現象,今年剛成為全職房東的楊小姐有話要說,她坦言做房東看似輕鬆,其實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容易。 

楊小姐表示,除了需全天候待命,處理各種疑難雜症、應付各種故障維修問題外,最勞心勞力的則是招攬和篩選房客,某些房客生活習慣極差,可能製造髒亂或噪音,影響到其他住戶引起紛爭;也有部分素質不佳的房客會拖欠房租、水電費等等。這些都是在簽下合約前未必能觀察到的,因此想遇到優質的房客不僅講求緣分,也得靠運氣。 

提起開始出租房屋的動機,楊小姐感嘆在雙北買房自住有如負債,不僅流動性差,作為投資標的遠不及股票的高流動性;同時也要承擔房貸利率的壓力,若一開始不選擇出租減輕負擔,會因貸款、裝潢等多項支出而被迫消費降級,大大影響生活品質。 

楊小姐認為買房自住不急於一時,若能等到經濟能力穩定時再入手也不遲,否則計畫往往趕不上變化,要是家中有突發變故,又有脫不了手的房產及高額房貸,就容易會頓時面臨囊中羞澀的窘境。 

租屋及售屋廣告。攝影/黃芳儀
無殼蝸牛租屋困難心聲。攝影/黃芳儀

買房勿心急 循序漸進為王道 

今年24歲,已出社會打拼多年的羅先生,平日是一位朝九晚五的花店員工,假日也沒閒著,利用空檔時間當接案工作者。然而大部分時間都投入在事業中的他,也難以在房價水漲船高的台北,湊足一間房的頭期款。較為幸運的是,父母早已置產,讓他不必急於買房,能夠慢慢累積財富,觀望理想物件。 

羅先生感嘆大環境對年輕人並不友善,以現在的平均薪資而言,想靠自身能力買房,對青年族群是一種奢望。即便咬咬牙買下心中夢寐以求的房子,也會被零碎的支出反覆折磨,更別提不少人同時被房貸車貸追著跑,想要在這樣高支出、低收入的狀態下儲蓄,簡直是天方夜譚。 

已有十多年房仲經驗的張先生,則提出了不同觀點,他表示其實大部分人都買得起房,端看願不願意住在一二線城市外的區域,但考量生活機能、通勤時間等眾多因素,絕大部分購屋族仍會往較便利的蛋黃區靠攏,導致都市房價居高不下。 

不少人會希望首次買房就購入夢想物件,導致財務壓力過大,往往會適得其反。張先生認為買房應以「先求有再求好」為原則,一步一腳印,才不會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在落實居住正義的道路上,除了相關政策亟需完善外,也須向國人普及正確的住房觀念,如此一來,「人人住得好」的日子便指日可待。 

 

延伸閱讀:

終結高房價 政策盼實現居住正義

年輕族群買房難 蛋白蛋黃區怎抉擇

Posts created 6

Related Posts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