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陳翊婕、白雅綸、黃于倢/採訪報導
Waacking (威金)為一種舞蹈形式,其歷史最早能追溯至1970年代,美國西部的同志夜店文化,運用DISCO曲風,透過舞者的手臂進行甩、丟、拋的動作。由於DISCO文化背景常牽扯到金錢、藥物濫用、毒品等負面印象,導致當時流行搖滾重金屬的族群不願意接受。1979年,在美國芝加哥公園的棒球比賽中,有人將數百至上千的唱片集體焚燒,爆發了一場「迪斯可毀滅之夜」,間接使舞蹈隨之消失了一段時間。
威金風潮來襲 台灣本地賽事遍地開花
舞蹈老師Candy表示,自己是台灣最早接觸此舞蹈風格的人之一。2003年,在紐約進修街舞一年的時間裡,碰上Waacking回歸流行風潮,因緣際會接觸到此舞風。2011年,她與其他老師們一起創辦「Rose Coco」——台灣第一個Waacking舞蹈團體,並舉辦第一場威金派對「Muah Party」。同時也開設其他風格的比賽項目,對日後的街舞比賽生態添加一份光彩。
如今,台灣 Waacking 相關賽事不勝枚舉,「C’est La Waack」為台灣Waacking圈最知名的國際賽事之一,每年皆會邀請國外舞者來台擔任評審,也會藉由這段時間開設課程,提供台灣學子交流的機會。「College High」為台灣大學熱舞社中十分重視的賽事,在第十六屆(2020年)首次加入Waacking團賽的比賽項目。中華民國街舞運動推廣協會祕書長田俊拓說明,2020年以前,Waacking的比賽項目,一直都是以個人賽的形式進行,隨著現今越來越多人參與,才加開團賽的項目。
不落俗套 登上藝術季殿堂
今(2023)年台北市文化局所創辦的跨夜藝術祭「Nuit Blanche 白晝之夜」,自2016年舉辦至今,首次加入「DISCO伸展台」與「白夜 KIKI BALL」。
「白夜 KIKI BALL」與「DISCO伸展台」的總策畫鮑大可(Bogie)表示, Waacking、Voguing為大家最容易搞混的兩種舞風,實際上他們起源於不同地區。在編舞理念上,他串聯兩種舞風,Waacking部份多使用手臂甩動的動作,而Voguing則是偏向利用手腕呈現圖形般的變化。透過不同的舞蹈和音樂呈現,讓兩者明顯區分,結合相似、凸顯差異。
「Waacking能夠承載我所有的想像!」鮑大可希望能將自己的表演以視覺、聽覺、各種情緒變化讓觀眾身歷其境。對於白晝之夜首次納入此類的展演,他表示:「白晝一直是人流很大的活動,台灣在藝術的推廣上一直在進步,Waacking、Voguing 能被看見絕對是讓人非常興奮的。」同時他也期盼台灣的流行舞蹈產業能更加興盛,擁有自己的街舞選秀節目,使大眾更認識街舞的各種舞風。
Waacking的歷史起源與核心精神
以DISCO和FUNK為背景音樂的舞蹈-Waacking,是個以稍微誇張的表情、多手臂旋轉揮舞動作、戲劇化的姿態擺動為主的舞蹈,起源於1970年代的美國洛杉磯。在當時,Waacking擁有另一個名字「Punking」,原因和舞蹈內容與同志文化背景大有關聯。
在封閉的70年代,LGBTQ+族群轉而將壓抑抒發在同性戀酒吧、舞廳中,隨著當時節奏鮮明且強烈而盛行的DISCO音樂起舞,在電子鼓、爵士鼓、電吉他、電貝斯等聲音混合性質豐富的音樂背景下,以誇張肢體動作的「甩手舞」,甩出內心彭湃的心境。
在社會風氣普遍對同志族群不友善的背景下,當時異性戀會刻意模仿同性族群Waacking的姿態,並譏稱此為「Punking」(「Punk」在俚語中含有貶意)。直至今日有部分學者認為,「Punking」是另一種將手部甩動元素融合「Soul Dance」(又稱之Party dancing)的舞蹈,兩者是否能相提並論仍保有解釋空間,但無法否認他們在歷史發展中緊密的連結。
與 Waacking文化有緊密關聯的還有變裝皇后(Drag Queen),是由男性透過異裝扮演成女性的表演,表演形式非常多種。知名變裝皇后瑪麗安說:「表演內容並沒有局限性,跟藝術家一樣」,包括以喜劇、歌唱、時尚走秀發想,其中一種常見的表演模式是用對嘴(Lip synk)方式和誇張的肢體展現出情緒。鮑大可補充說:「 Waacker們會模仿Drag Queen浮誇的表演方式去呈現音樂的情緒」,對 Waacking表演有很大的影響。
然而,Waacking能發展至今,「威金之父」Tyrone Proctor是其中的關鍵人物,可說是真正理解Waacking時空、歷史背景之人。他致力於推廣Waacking文化,從美國東岸到西岸,在不同城市之間分享他的所思所學,成就不同凡響。Waacking也在時代演進中跨越性別認同,在世界各地發揚光大,其鼓勵舞者盡情展現自我,包容多元文化的核心精神,吸引了莘莘學子的注意。
Waacking的教育與傳承
「驚奇四超人」由徐百川、Maya Chou、Chrissy Chou(哈妹)、寶寶,四位台灣資深的Waacking舞者所組成的團體。他們曾經在中國及台灣巡迴授課,如今也分別在不同的舞蹈教室教學,培育出許多優秀的人才。其中,在高雄舞蹈教室任職的寶寶老師,白天是居家服務集團的組長,下班後搖身一變為一名舞蹈老師。他於北、中、南開設Waacking課程,累積豐富教學經驗。
寶寶老師回憶教學路上一件令人難忘的故事其中一位來自北部的學生,令他印象深刻。學生因為自身的肢體對音樂的呈現方式與自己的同溫層有些許差別,而感到徬徨,甚至失去自信。寶寶老師告訴她:「如果今天你連自己都說服不了,那妳要如何去說服別人?」希望她能堅持自己的呈現風格,才能與眾不同,學生聽完老師一番話,哭得無法自已。寶寶老師感嘆道,原來舞蹈老師還必須兼任心靈導師,他覺得無奈又好笑,但同時也十分欣慰。
Waacking文化至今已在台灣發展多年,此舞風的教學圈除了資深前輩也加入許多新生代老師,提及教育理念,Candy老師表示,Waacking舞風雖然沒有明確的基本動作,但從舞蹈動作的拆解到挑選授課的音樂,都是需要花時間學習和理解的一門學問,身為教育下一代的重要橋梁,在課堂上確實讓學生理解舞蹈背後的文化,傳達正統的舞蹈技巧和內容是至關重要不可違背的。
聆聽音樂的訓練方式,為Waacking的重點。台灣的Waackers學習時主要是去理解音樂的組合模式,進而表達Waacking的樣貌。Candy老師也強調,文化本身的背景音樂才更能呈現它的形成和樣子,她明白DISCO音樂不容易讓人理解,但儘管如此,一位專業的Waacking舞者,是能夠正確活用Waacking的元素,不侷限於任何音樂風格。
「你覺得你在文化前面,還是文化在你前面?」Candy老師坦言,Waacking除了透過文化背後的音樂,還需長期的研習或與Waacking的前輩們請教學習。現今Waacking舞圈中,還是有少數人,純粹喜歡威金文化,但不太願聽取接受他人建議,可能會導致文化錯誤的傳播與呈現。若是一名認真的學習者,應該去聽去理解,用正確的方式尊重文化並且傳承下去。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