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陳芯、許槐恩/採訪報導
根據台北市公共運輸處申請復康巴士之資格,領有中華民國身心障礙證明可優先搭乘,也造福了身心障礙族群,使其不必擔憂交通問題,然而,並非所有行動不便者都領有身心障礙手冊,造成預約復康巴士時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也因此有了無障礙計程車的出現。
清晨六點鐘,張晉豪一如往常地早起出發開始每日要跑的行程,每天走的路線都不一樣,「每天早上經過這條橋的時候剛好在東側可以看日出,回家傍晚西側可以看日落。」無障礙車輛與復康巴士最大的不同在於預約以及計算費用之方式,復康巴士最早需於搭車前三日預約,而無障礙車輛提供隨叫隨到的服務,問到最晚接客到幾點,「曾經有一對老夫妻晚上11點多緊急聯絡我,說要去醫院掛急診,送他們回程後我再自己回家也已經凌晨四點多。」
然而,不只行動不便的民眾無法受到妥善的照顧,無障礙車輛司機也面臨了不被理解的困境。無障礙車輛的計價方式也隨著預約方式以及有無政府補助而有所不同,造成了許多人對無障礙車輛價格高於復康巴士的不諒解。
張晉豪表示,政府僅會給予3、40萬元的購車補助,加上自行改裝的費用,自付額還是要一百多萬,除此之外,等待乘客的時間成本、服務範圍都需要自行吸收,「很多人不會考量到購車成本、司機付出的勞力跟體力都是一般計程車的兩倍以上,如果跟一般計程車一樣跳錶收費的話,不會有人願意花更多的體力卻拿一樣的薪資。」張晉豪無奈表示。
儘管面臨無障礙車輛收費的爭議,仍然不滅張晉豪助人為本的精神。「今天比較早到喔!」乘客上車熱情與張晉豪打招呼,張晉豪表示,平時開車這些乘客都會將自己當成傾訴心事的對象,他透露,做這行可以看盡各式各樣的人的人生,「像是昨天就有一位小姐被發現已經往生在房間裡,要不是司機要來接送,他兒子也不會發現母親已經走了。」他感慨,也因此有時候遇到經濟困難的獨居長者,他只會斟酌收些車馬費。
無障礙車輛使用者湯惠雯每週都要搭兩次無障礙車輛去洗腎中心,她認為,如果政府可以給予一些補助補貼交通,定能減輕很大的負擔。
社福機構員工張琪純與張晉豪合作多次,她認為張晉豪個頭高、給人有值得依靠的感覺,也因此在接一些行動無法自理的長者時,都能很安心的交給他。張琪純表示,不同於復康巴士需要提前約一週前預約,無障礙車輛可以提供給臨時需要用車卻行動不便的乘客,或是身體不適需要掛急診、卻沒有嚴重到需要叫救護車的病患。
無障礙車輛司機駕駛時,除了要注意路況,還要照顧車上乘客的狀況,卻不像復康巴士受到政府符合比例的補助,面對不被理解、被誤會抬高價格的困境,政府應訂定相關措施幫助使用者以及駕駛取得平衡。
交通問題對長照計畫是不容小覷的一塊,政府可依照使用者疾病等級、使用頻率給予補助,將無障礙車輛與復康巴士做統整規劃,才不會造成使用者與駕駛之間產生對立。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