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牧場產好乳 牛好壯壯環境永續

記者 呂怡葳、粘菀瑄/採訪報導

台南柳營以鮮乳打響地方知名度,早年在政府的規劃下,成為專業酪農區,然而時代變遷,一級產業勞動力不再,大多數年輕人不願意投入需要耗費龐大勞動力,且幾乎全年無休的酪農業,因此在這樣的生活型態下,這座盛產鮮乳的地區背後,有著人力困境的問

有一家位於台南柳營的牧場,為了翻轉過往勞動力不足的情況,牧場負責人曾仁瀚採用圓盤榨乳機、乳質分析儀以及體感偵測儀等等科技設備進駐牧場,希望能有效管控牛隻的健康和鮮乳的品質。

曾仁瀚選用科技進駐牧場。攝影/粘菀瑄

曾仁瀚解釋,圓盤榨乳機能節省擠奶時所需要的人力,當牛隻站上機器後,工作人員只需要清潔乳牛的乳頭,並安裝上擠奶器即可,而位於圓盤榨乳機中央的乳質分析儀,則是為了更有效率,且更精準地確保生乳品質。

針對利用機器擠乳,台大動物科學技術學系教授王佩華補充,人工擠奶時,可能會造成牛隻有發炎的反應,例如乳房炎,倘若用機器,便能夠減少牛隻類似的發炎反應產生。

牛隻的右耳為體感偵測儀。攝影/粘菀瑄

除了擠奶的機器之外,曾仁瀚更在每頭牛的右耳安裝體感偵測儀,目的是為了能隨時觀察牛隻的身體和進食狀況,且不只有曾仁瀚能夠看到相關數值,配合的獸醫也能掌握,若牛隻有任何不適的反應,便能第一時間為牠治療。

其實曾仁瀚是牧場的第二代,原本在台北有穩定工作的他,之所以回鄉接手牧場,是因為父親心臟病驟逝,讓牧場一夕之間失去了領導人物。「小時候其實也是牛養大的」曾仁瀚認為,父母親當初在這個牧場上,投入許多心血,自己也是因為牛才能健康長大,若是收掉相當可惜。

牧場負責人曾仁瀚及獸醫太太傅芊純。攝影/粘菀瑄

回到牧場後,曾仁瀚結識了獸醫太太傅芊純,兩人攜手讓牧場展開新面貌,即便科技進駐牧場要耗費龐大的金錢,還得面對老一輩的質疑聲音,但為了傳承酪農業,曾仁瀚依舊堅持自己的決定。

想要產出好的鮮乳,牧草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因為烏俄戰爭的緣故,連帶飼料成本上漲,曾仁瀚與在地酪農集結,希望能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種植出屬於自己的牧草。

牛隻要吃得好,才能產出好鮮乳。攝影/粘菀瑄

而在牧草的另一頭堆滿了牛糞,為了解決台南柳營的牛糞處理問題,環能公司與在地酪農合作,決定把牛糞變成肥料,透過蚯蚓的酵素,產出友善環境的「蚓糞土」,最後再將有機土壤回歸大地。

蚓糞土原理是利用蚯蚓什麼都吃的習性,在土壤內加入牛糞,並區分三層,第一層為日照層,當土壤照到陽光後,其中的水份會蒸發,蚯蚓吃完牛糞後,會往下鑽到有水的第二層,第一層的土壤就變成有機土,以此類推,最後一層變成種蚯蚓土,休息一陣子後,會再堆疊新的牛糞,蚯蚓看到食物便會往上爬,開始新的循環。

蚓糞土能有效處理廢棄牛糞。資料來源/台以環能股份有限公司蚯蚓技術顧問張先生、製圖/呂怡葳

針對蚓糞土的重要性,台以環能股份有限公司蚯蚓技術顧問張先生說明,蚯蚓吃掉土壤中的牛糞,不僅處理掉廢棄牛糞的問題,也成就出高質化的蚯蚓土,能夠用於種植有機蔬菜和花卉, 同時,因為處理牛糞、照顧環境需要人力,就業機會也因而產生。

蚓糞土需要灑水,維持土壤濕潤。攝影/粘菀瑄

在這片土地上有許多為了環境、永續、就業機會努力的人,他們利用不同專業迸出火花,創造出農業的新價值。

 

延伸閱讀:

台灣引進擠乳機器人 提升產能促進動物福祉

青年返鄉注入活力 永續壯圍在地文化

農廢菱殼搖身一變 成改變社區的官田烏金

Posts created 4

Related Posts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