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小萌、盧品安/採訪報導
德拉楠部落位於烏來區深處,有著一千多年的泰雅族歷史,是泰雅族移居烏來的最初地點。但就是這樣一個有著深厚歷史的地方,經過時間的推移減少就業機會,導致部落年輕人口外流,至今只剩下16戶,總共不到200人。
曾經在德拉楠國小擔任校長的黃美玲,為了保留部落文化,退休後毅然決然的留在部落,種起有機農園,希望提供就業機會,帶著大家一起種植,創造屬於部落的經濟產業。
有機農作物透過網路外銷,賺來的收入就當作薪水,支付給願意跟她一起種植的人。黃美玲說,其他人待不到一年就逃之夭夭了,而她一待就是五年,因為這裡的土地會養人,短短五年時間,就把自己身上的病全部都養好了。到如今黃美玲依舊住在福山部落耕種有機蔬果,將這份部落產業繼續發展下去。
然而,德拉楠不只有黃美玲在為部落的發展努力,還有其他族人正在靠著自身的力量,為部落貢獻一份心力。從小在德拉楠長大的族人潘小青,因對這片土地有著濃厚感情,在外工作幾年後決定辭去工作,回到部落從零開始發展觀光產業。她希望,可以透過行程規劃跟在地導覽,讓遊客瞭解泰雅族文化。
潘小青提到,在外工作幾年後,總覺得自己跟外面格格不入,於是開始思考「難道真的無法回到部落了嗎?部落是真的沒有舞台可以讓自己發展了嗎?」但在放棄工作後回到部落後的她重新認識到了部落的資源豐富,她難掩臉上的笑容說,「這是難以用錢去衡量的。」
德拉楠保留著最傳統的泰雅文化,部落內泰雅族信仰的雕刻與圖騰隨處可見,展現濃濃部落氣息。彩繪牆描繪出泰雅族迎親過程,原住民文化色彩濃厚。矗立的瞭望塔守護著部落的寧靜,族人介紹「德拉楠」其實是泰雅語。早期祖先打獵路過的時候看到這片美麗的山谷物產豐饒、景色優美而不禁發出「德拉楠」的讚嘆。
但部落發展不能只靠族人的努力,新北市家扶中心自2000年開始扶助德拉楠部落,希望讓德拉楠部落的族人認識部落文化,將部落文化發展成觀光,凝聚族人向心力,在地創生也承擔起泰雅文化傳承的使命。部落也跟觀光業者合作,讓觀光遊客在網路上報名體驗德拉楠泰雅特色手作課程,學習製作傳統美食竹筒飯跟香蕉飯、手工藝品,留下值得紀念的回憶。
與德拉楠部落配合多年的觀光業者江宗翰說,「提到台灣歷史應該要說什麼呢?就是原住民的文化歷史。這邊有幾千年的泰雅族歷史,等著大家去推廣與瞭解不是挺好的嗎?」
江宗翰的一席話引人深思,台灣人應多去瞭解台灣原住民文化歷史,守護這份代代傳承的文化。而德拉楠部落就在這裡,保有最傳統的泰雅族部落文化,等著大家來這裡一探究竟。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