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劉宇婕、黃莉驊/採訪報導
位在台北市大安區的成功市場,因面臨環境簡陋、設備老舊以及都市規劃方面的問題,近幾年如火如荼地展開改建工程。作為過渡期間營業場所的成功中繼市場,自111年2月19日開始為期一個月的試營運,並在同年3月18日順利開幕。雖然成功中繼市場朝著現代化目標努力,在環境方面進行調整和優化,但攤商依舊憂心客源流失,提出許多尚待改善問題。
盼市場歷久彌新 成功市場推改建
有著悠久歷史的成功市場,一開始只是為了因應當地陸軍眷村——「成功新村」居民的民生需求,在眷村的內部與外部路邊,分別形成A、B兩段的攤商聚集區。後來成功新村改建為成功國宅,這些攤商也隨著政府的規劃,於民國75年集中至臨時攤棚內營業。
經過30多年的使用,由黃色鐵皮簡易搭蓋而成的臨時攤棚,已與周邊林立的高樓大廈格格不入,內部髒亂的環境和逐漸老舊的設備,也早已不符合現代化城市的需求。另外,在都市規劃方面,由於臨時攤棚所在地占用的並非市場用地,而是道路用地,因此這棟黃色鐵皮建築成了另類「違建」。
為了改善臨時攤棚髒亂、潮濕且悶熱的環境問題,還有設備老舊簡陋和不友善等缺陷,以及長期占用道路用地的弊病,台北市政府推動市場改建工程,希望能夠保障市場的安全衛生與民眾的食安健康,同時還給附近居民優質的生活環境。成功市場的改建工程於108年7月動土,111年2月中旬攤商陸續搬入中繼市場,並在2月19日開啟為期一個月的試營運,3月18日成功中繼市場正式開幕。
中繼市場現代化升級與隱憂
有著兩層樓的成功中繼市場,一樓規劃為生鮮百貨區,新鮮蔬果、肉品與漁貨等等應有盡有。二樓則是仿照美食街的形式,匯聚各類熟食攤商,同時也提供舒適的內用區域。台北市議員苗博雅表示,三年前攤商自治會向她陳情,希望中繼市場的設計能更現代化且適合消費。在經過討論後,最終定案將中繼市場由一層樓的設計改為兩層樓,透過生熟食的分層區隔來符合食安的標準。
此外,成功中繼市場引進行動支付的技術,帶動攤商與顧客加入無現金的行列,讓消費更加方便和衛生。行動支付業者洪志賢說明:「消費者由現金轉換成無現金,對於攤商來講 ,可以減少偽幣的收受。」另一方面,成功中繼市場也設置外送區,透過與外送平台的合作,提供民眾更便利的購物管道。
要通往成功中繼市場的二樓,只能憑藉樓梯與電梯兩種設備,然而,位在室外的樓梯沒有安裝遮蔽物,民眾在使用上只能任由風吹日曬雨淋。而成功中繼市場僅配置兩部電梯,每部的載客量約17人。不過前來消費的顧客往往會推著購物車,攤商不時也有運貨相關的需求,一旦遇到人潮巔峰時段,難免要耗費大量時間等待。
另外,在臨時攤棚時期就存在的停車位不足的問題,也隨著市場的搬遷,一併帶到中繼市場,加上在新市場施工期間撤消大部分的停車位,讓停車問題更加雪上加霜。關於停車問題的改善,苗博雅回應:「正在跟市政府爭取,看新工處在施工圍籬或是其他地方,可否稍作退縮把空間讓出來,或是跟停管處和市場處討論,租用其他的停車位供民眾使用」。
未來市場地下化 良好溝通迎新貌
未來的成功市場將會採用半地下化的設計,地面部分作為綠地供附近居民使用,市場則會搬遷至地下樓層,並設置地下停車空間。不過攤商們對於未來市場半地下化仍存有疑慮。陳姓攤商表示,對於位在地下的市場,顧客們願意去逛的意願仍是未知數,也不確定新市場的通風設備是否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針對新市場設計之疑慮,負責成功市場改建工程的建築師闕河彬解釋,在設計上將會安裝多部手扶梯與電梯,方便民眾通往位在地下的市場,在通風與採光方面也作出相關的設計,讓未來的市場環境更加優質。
市場改建工程浩大且曠日費時,期間會面臨眾多問題,需要各方不斷溝通。透過攤商意見的反映、政府政策的補助、建築師設計的巧思以及民眾逛市場的反饋,彼此包容體諒,才能完成協調並達成共識,最後一起構築出理想中的成功市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