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開成見,傳統市場和你想像中的不一樣。攝影/黃雅婷
文教生活

新舊結合的火花 傳統市場改造之路

記者 楊晏琳、黃雅婷/台北報導

有著二十餘年歷史、曾被經濟部認證為四星級高評價典範,位於台北市天母區的士東市場,在一次的機緣下,與「美好關係」設計團隊合作,歷經近半年的規劃打造,從平凡的傳統市集搖身一變成為充滿設計感的藝術空間,讓傳統市場換上不同以往的風貌,成為區域新地標。

經過美好關係團隊打造的攤位皆掛有旗幟。攝影/黃雅婷

人來人往的士東市場裡,聽不見吵雜的吆喝聲,看不到血水遍佈的地面,聞不著令人皺鼻的異味,取而代之的是乾淨明亮、寬敞舒適的空間,更不一般的是,有幾間外貌特別搶眼的商家佇立於此,它們便是美好關係設計團隊親手打造的作品。隨著消費型態的改變,傳統市場日漸式微,相較於雜亂無章的傳統市場,人們更常在賣場、超市甚至網路平台購物,尤其年輕世代對傳統市場的刻板印象使他們不願踏入,士東市場自治會長許桂招為此感到可惜,她說,傳統市場向來以人情味最具代表性,雖然現今的時代趨勢傾向大賣場、生鮮超市的購物型態,但市場濃厚的人情風貌卻是冷冰冰的賣場無法取代的,假如客人買花,就跟客人講解花的保養方式;買肉買菜,便告訴他們如何烹調才能顯現食材的新鮮美味。這樣「搏感情」的方式增進了人與人之間的溫度,將買賣變成建立情感基礎的方式,她認為,市場的如此面貌便是在這樣的時代中最珍貴難得的情懷。

許桂招談起士東市場,滿是讚賞。攝影/黃雅婷

濃厚人情味承襲至今發展成傳統市場一大特色,但考量到實際面,要在世代開闢新道路,最重要的是有創新的精神,許桂招說明,士東市場如今能成為天母區著名新景點,除了須有好的管理政策吸引外來資助外,商家彼此也要達成共識,「如果沒有與時俱進的想法,也不願意做出變化,要跟人家談什麼競爭力?」許桂招認為,時代不斷改變,陳舊的觀念早被現實淘汰,要帶動市場轉型,想法的進步變換是極為關鍵的,士東市場的大改造展現了另一種風情,希望透過這樣的轉變,能吸引年輕族群回歸到傳統市場消費,讓其競爭力更加提升。

明亮寬敞的環境,吸引年輕族群購買。攝影/黃雅婷
追求高品質 「改變帶來新氣象

但改變談何容易?總得有人率先帶頭做起,士東市場內的「珍奇.豆宴」便是帶動改革的先驅者,商家謝珠蘭在三年前進駐時,便打造一個充滿現代風格、有著規畫配置的攤位,蔬果的呈現方式也精心設計,以往店鋪總是在花花綠綠的塑膠籃上隨意堆置食材,但她卻讓每樣商品都擁有獨特的陳列方式,利用明亮燈光把蔬果的外貌品質更加升級,也將攤位融入花藝及植栽,藉由視覺上的變化,吸引顧客的眼光。這樣的發想帶給士東市場改變的契機,連帶影響到管理單位及其餘攤販。要讓人理念一致並不簡單,有些人早已習慣這二、三十年來的銷售模式,在沒有接觸先例的情況下,自然害怕變動,安然守己的結果便是始終停留在過去,無法創新,「飲食是一種養成,美學也是。」謝珠蘭說,當大家看見成效,進而萌生改造的共識,便是成功的開始。

珍奇豆宴攤位加入設計元素,讓人眼睛為之一亮。攝影/黃雅婷

創新的觀念是時代趨勢,謝珠蘭也表示,農業是一個國家的根基,如果能夠掌控農產的走向,便是一種國力的顯現,現在有愈來愈多年輕人願意返鄉耕作,無論是重新摸索、或是承接上一代加以結合現代概念,賦予新的栽種技術以及思考邏輯,都力求創新,期望將台灣農業推向另一個巔峰。飲食乃生活所需,是不敗的產業,尤其國人日漸注重「吃」的品質,倘若販售的都是高品質、新鮮的商品,軟體上人文風貌加上硬體設備的結合,自然而然能將整體格調提升,打造出高水平的環境。

對於市場內的現況,謝珠蘭認為,現階段偏向朝聖居多,在短期內需努力讓曝光度提升、打出知名度,若能搭載著這一波的熱潮,買氣持續發燒,後續效應將極為樂觀;長期而言,其實傳統市場依然有其客群,和賣場超市相較之下,少了一層包裝,消費者能近距離挑選產品,看明品質優良與否,另一方面,服務的提升也是重點之一。在她的攤位,只要對於品質有所疑慮、甚至拿到瑕疵品,無須提供購買證明,都接受退換貨,她笑著說,「信任」也是買賣重要的一環,自己也是消費者,了解人們的消費取向,易地而處,站在彼此立場上思考,雙方給予的回饋便有增無減。

 

改造後的成效 傳統市場迎接新曙光

對於士東市場的改造,消費者都給予極高的評價,民眾陳妤潔長期在此購物,她說,初次看到改造後的面貌覺得新鮮又驚艷,一直以來,市場內商品品質極佳,現在多了視覺上的享受,相信未來士東市場的人潮會持續增長。在改造後,市場的業績也確實成長了二至三成。除了本地人外,還吸引許多國內外觀光客慕名而來,多數觀光客認為這樣的舒適空間相較於其他傳統市場,會更使人有慾望前來。

未經改造的傳統肉攤。攝影/黃雅婷

市場活化的例子不少,一直以來,官方、民間皆為了傳統市場的改造努力,改造的成果除了解決衛生環境問題,更促進其消費力。在市場擺攤二十餘年的林清宏,對市場生態極為了解,同為販賣及消費者,對於這樣的改變是樂見其成的,時代不斷進步,很少人會特地為了買菜到傳統市場,他表示,因為環境的悶熱、雜亂,不只是年輕人,連婆婆媽媽也大多選擇鄰近的超市購買。但其實,市場的食材不比賣場差,甚至還要更好,林清宏認為,假如外觀上的提升能吸引到各族群,使人願意再次走進傳統市場,不僅民眾能得到更好的品質,傳統市場也能重新崛起,走向更好的發展,畢竟對攤販來說,這個地方撐起了他們的家庭、他們的人生,不希望傳統市場就此沒落。

「傳統市場」不僅僅是買賣場所,同時也是承襲多年的一種文化,但在世代不斷的交替之下,逐漸被其他購物型態取代,如何讓傳統市場內外擁有全新的風貌,還得靠能者拋磚引玉,有心之人共同響應,將舊有的珍貴情懷結合現今新興理念,才能使市場文化在時間的洪流當中保留下來,讓傳統與創新共處,成為這片土地上難以割捨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