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陳雨妮、楊雅筑/採訪報導
這位用純青的刀工,帶著專注的神情,將粗糙的木頭雕刻成藝術品的大師,他是蔡楊吉,從事木雕產業至今已經長達五十餘年,是謂台灣國寶級的工藝師傅。但其實蔡楊吉曾經非常排斥從事木雕這項工作,當時只有12歲的他甚至出現了離家的念頭。
在過去美軍駐台的時期,蔡楊吉家中是從事西洋棋盤代工產業並外銷美國,當時就讀小學的蔡楊吉每天放學回到家,就得開始幫忙家裡磨砂紙、上漆到後製,完整製作一個個西洋棋盤,日復一日他便開始厭倦這項工作,他也向父親提出:「我想去外面當學徒,學什麼都行,只要離家就好」。
當在離家後的一次因緣際會下,蔡楊吉遇見資深木雕藝術家黃龜理,並在與他的談話中了解到木雕產業其實各有不同,並不是所有木雕產業都像家中製作的代工產業那樣無趣又累人。他最後重新認識並接受木雕,開始跟著師傅黃龜理學習傳統木雕的技巧,也開始跟著到廟宇學習木製建築的修復工程。
蔡楊吉分享,在人生最一開始他離家去當學徒,為的就是不再接觸木雕產業。但是繞了一大圈自己終究還是要做木雕,「我現在回想起來,我就覺得好像我註定就是要做木雕」,蔡楊吉說,這個緣分好像是上天早就注定了一樣。
蔡楊吉指出,木雕有分為很多種類,其中兩者為木結構及傳統木雕。木結構就是修補像樑、柱一樣的建築,而這些都是用來支撐建築物的架構。而傳統木雕則是較屬於鑿花、佛像等需要花許多時間精力,才能刻畫得出來的精緻藝術品。他也分析,比起木結構,傳統木雕需要花更多時間才能培養出專門的匠師。因為難度較高,市場人力需求也有限,因此幾乎不再有新血加入這個行業,而這點也會造成日後的文化保存有一定的難度。
後來蔡楊吉開設一間工作室,而這也是師傅黃龜理給予蔡楊吉的建議和期許,象徵此文化會代代薪火相傳。雖然越來越少人從事這個行業,也有可能會面臨文化失傳的問題,但是蔡楊吉不灰心,他也在工作室開設木雕課程,以授課的方式將喜愛木雕的人聚在一塊,將文化以另一種方式傳遞、傳承下去。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