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張犁公墓清明追思 祭奠白色恐怖受難者

記者 李宜儒、王騰毅/採訪報導

一年一度的掃墓期又來臨,台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也選擇3月31日這天早晨,於台北市大安區的六張犁公墓舉辦追思烈士的春祭活動,一同祭奠五零年代白色恐怖時期因政治迫害而喪生之英靈。

根據國家文化記憶庫資料指出,六張犁公墓所安葬的大多是1950年代的政治犯,家屬因沒錢支付贖屍金,或怕受牽連等原因,甚至有些是不知道家人被槍決,因此形成亂葬崗,直到1993年因受難者曾梅蘭尋找兄長徐慶蘭的屍骨,才發現原來這裡有一片墓地。

六張犁公墓安葬人士分布,超過七成是白色恐怖受難者,且絕大多數為年輕男性。資料來源/國家文化記憶庫、製圖/王騰毅

活動全程大約兩個小時,活動中將會有當年的政治受害者及其家屬們出席,開始時,全體參與者會先在「人民忠魂」的紀念碑前為白色恐怖的犧牲者們默哀一分鐘,接著再一同歌唱「安息歌」,以此表達對受難者的尊重及緬懷。

群眾統一向紀念碑默哀一分鐘並獻唱安息曲。攝影/李宜儒

在所有初步的儀式活動都完成後,全體參與者會一同前往烈士墓區憑弔,主辦者事前已準備好花束,眷屬及政治迫害的倖存者們,一一至白色恐怖時期受難者的墓碑前進行獻花及獻唱安息歌,而墓碑上姓名為「不詳」的犧牲者,則會由主辦單位共同祭奠。

白色恐怖受害者家屬在紀念碑前,向逝世的英靈獻花致敬。攝影/李宜儒
墓園中有許多刻有「不詳」的墓碑,由主辦方台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統一獻花致意。攝影/李宜儒

在當時封閉的時代,許多知識分子都因政治理念和政府不同而遭到判刑,有的人在監牢內一待就是十幾年,有的人甚至因此失去生命,雖然時光看似已沖淡倖存者的沉痛經歷,但每當回憶起那段歲月,白色恐怖受害倖存者的內心依舊無法平靜下來。

歷經白色恐怖時期的史庭輝先生說道:「所有的受難者,都是為了社會平等的理想而努力,人民的自由跟幸福,必須建立在自由平等的環境下,而不單純只是政府的空頭支票、紙上談兵。」

在當年的受害者中,大多數都是國共內戰時期從大陸搬遷到台灣的外省人,所以許多受難者的家屬每年都固定會來到台灣參與春祭活動。但目前因為國際疫情持續延燒,主辦方特別使用手機直播的方式,讓因為疫情而無法到場的大陸眷屬們也能透過螢幕一同參與祭奠活動。

悲痛的歷史是沉重的,但也是人們繼續向前的動力,為了真正達成民主,政府和人民必須保持理性的溝通和交流,記住過去的錯誤,開創新的未來。

設立白色恐怖紀念碑,讓後世子孫記得這段歷史並引以為戒。攝影/李宜儒

延伸閱讀:

推動轉型正義 認識白色恐怖

客家掃墓文化 傳統三獻禮祭祖

Posts created 3

Related Posts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