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郭庭禎/採訪報導
接觸手工皂多年的王淑方,因家人敏感肌膚的體質而接觸手工皂,透過網路、書籍自學,在家製作,偶而也和其他同好交流。從一開始簡單的手工皂到複雜的造型皂花、渲染,都能恰到好處的掌握。在購物方便的今天,各式各樣的清潔用品在市場中試圖搶占先機,相較於那些背後成分模糊的產品,手工皂的簡單、安心,即成了生活裡的另一選擇。
助女兒抗敏感 學製手工皂
一塊塊的手工皂整齊地被擺在籃子裡,一籃又一籃地被仔細控制著濕度。手工皂的製程看似簡單,由油和鹼產生,但要做出良好的皂可是非常費工。從油品的選擇、混合的方式、添加的原料等,到後期的晾皂都需要細心地處理。
「季節轉換的時候就很容易(產生)異位性皮膚炎。也沒有起什麼疹子,看起來沒有怎樣,就是常常全身癢。比較嚴重就變尋麻疹,全身都是。」
描述幾年前女兒的情況,儘管時隔多年王淑方仍記得清楚。起初是因為小女兒在小學時幾次嚴重的異位性皮膚炎,讓她開始想透過手作皂來減少不必要的化學成分。「使用的東西越天然,就越能減少誘發的因子了!」。王淑方和幾個志同道合的媽媽相約一起上網查資料、買書熟悉相關資訊。就這樣抱著減少接觸不清楚的化學成分,慢慢調整體質的心態,開始了自己作皂的日子。
依需求調配方 客人一試成主顧
秤重、混合、攪拌,一面進行手工皂的製作,一面細細地講解每一個步驟、使用的原料,幾乎是王淑方的日常。五專時讀化工的她,有化學背景作為基礎,讓她在成分配置上更加得心應手,從一開始什麼都不會到後來許多媽媽都會固定到家裡來「報到」——預約做手工皂。她也笑說,「有許多親朋好友試洗了幾塊手工皂後便『一試成主顧』,每個月都要打電話來問問看有沒有新完成的手工皂。」
王淑方分享,做皂不是照本宣科,需身體力行調整配方,讓成分更符合需求。市面上的配方都會教導利用具有良好清潔力特性的馬鈴薯,加上同樣清潔力強的椰子油製作家事用手工皂。但對她而言,這樣的配方雖然強效卻很容易傷手。「我通常會去調整油品的比例,加一些像橄欖油那種滋潤的油就能比較保護手」,王淑方透過各種嘗試和學習,讓每一塊手工皂都能更加地符合使用需求。
考取證照 傾囊相授
然而,在手作的過程中,仍會碰到些許無法解決的問題,例如有時會出現在手工皂表面的「白粉」、「水氣」等現象,於是王淑方和幾位媽媽帶著疑惑,一起上網報名專業的課程。
除了解惑和進階的手工皂課程,她和其他媽媽也嘗試製作洗髮精、化妝水、乳液、紫草膏等,並在課程的最後自己和老師討論,做出一款結合在地農產品的手工皂。課程結束後,她和幾位媽媽都成功地考取了手工皂的講師資格和相關證照。
今年十月,王淑方在朋友的邀請之下到高雄市立信義國小,帶媽媽成長團進行手工皂的體驗課,談起這次經驗她說「其實剛開始沒有很想去,因為沒有帶過這麼多人,再說人多沒有辦法掌控大家的動作,怕會造成一些危險。」
原先既緊張又擔心的她,後來找了幾位助手後,才鼓起勇氣答應。「當然也是不可能大家都弄得好,也是兵荒馬亂的。」王淑方笑著說,最讓她有成就感的莫過於最後看著大家都能帶著一條自己做的手工皂回家。
天然成分 使用安心
在購物便捷,商品大量生產的當下,手作反而成為一種原料簡單、純粹天然的選擇。王淑方從一開始為了想改善女兒異位性皮膚炎,而接觸、學習自製手工皂,至今已有八年。從家庭主婦到手工皂講師,從緊張害怕到克服講課的恐懼,在一次次手工皂的製作中,不斷尋找自己新的定位。她最後強調,即使在工業產品成分複雜、製程不透明的環境裡,依靠手作不僅能控管品質、選用自己安心的油品或添加物,更能讓手工皂更貼近自己的需求。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