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融合新創意 結合文創活化社區

記者 鄧可悅、劉詠恩/採訪報導

空間再利用 老舊建築融合新創意

隱藏在木柵巷弄內的岸汐職人聚落,60年前是一間麵線館,現在搖身一變成為職人們的創作小天地。創辦人漢堡與朋友開設這家工作室,原本是私人空間,後來開放給公眾,店內很多改裝物件和藝術家留下的畫,漢堡說可以自由使用空間,只是屋子老,問題多。

蒸煮麵線時所散發的鹽跟麵粉都附著在牆壁上,所以這間老屋有很多壁癌。但當初參觀房子的時候,牆壁被漂亮地裝潢過,漢堡表示完全不知道老屋的實際狀況,直至承租一段時間後,壁癌問題才一一浮現,本來資金吃緊的他們只好不時花錢修補。

壁癌有如雪花般掛在牆上,因為太像藝術品而沒被及時處理。攝影/鄧可悅
與老屋活化合作的藝術家會在外牆繪畫留念。攝影/鄧可悅

老屋修繕成本高 藏匿城中難發現

雖然近來政府積極推動老屋新生,但礙於修繕成本高,和後來城市的規劃,老屋很容易被旁邊的新大樓遮蓋,不是有心去找,真的很難發現。

以工地修繕為主題的老屋,設計師放置工地常見的棚架和告示。攝影/鄧可悅

首先是修繕成本高的問題,老屋翻新的成本很龐大,加上日後維護的費用,直接買新屋會比改裝老屋來得更容易,但如果是認同老屋有保留價值,那把舊場擴展成公共空間,大眾能夠再走進來這個地方,舊屋的回憶、溫度便有傳承的機會。

老屋改修前要經過精密設計和計算。攝影/鄧可悅

其次是老屋很難被發現的問題,由於城市的建成面積迅速擴張,有些老屋被高樓大廈所包圍,如果不是有心去找,其實真的非常不起眼,容易被忽略掉。

老屋社區活化 宣傳工作待加強

將老屋發展成公共空間,或跟文創結合,除了可以活用並保留舊有空間,還能提供多元場地給公眾活動,但要新創舊屋也是需要營運,需要人流去認識、推動老屋活化的理念,所以對於老屋未來宣傳工作還有待加強空間。

 

延伸閱讀:

都更不只重建一途 創造老屋新生命

注入新生命 台北老屋文化運動

Posts created 4

Related Posts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