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劉冠琪、許心瑜/採訪報導
近年來因食安風暴興起,許多人更重視食物的來源與產地。不僅是孩童,現今的大學、甚至是民間團體,都相當關注食安與食物環保永續。
台北市於2015年起實施小田園計畫,位於文山區的博嘉國小相當重視農業教育,從孩童們幼兒園開始,就帶他們認識食農栽種,不僅在教室外的走廊種植盆栽,更在校園裡設立小菜園,讓同學們開啟對食農的好奇心。
不單是小學,在致理科大有群熱血的大學生,也相當關注食物永續,在校園內創辦未來超市,販賣有機食品。更運用現代化的科技,讓消費者可以透過超市內的平板電腦看見食物的產地及來源,讓消費者能吃得安心也從中獲得食農知識。未來超市的理念與食農教育的議題緊緊相扣,運用「剩食、科技、有機、食安」四原色,清楚的繪出超市的主體架構。
民間團體「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也以食農的永續環保為主軸,舉辦眾多的食農永續活動與教育課程,也創立了多間消費合作社和食農永續的活動。主婦聯盟基金會秉持著「環保、健康、安全」的初心,推動許多食農環保的期刊,也以實際行動把食農教育的觀念帶進校園,舉辦數百場食物環保教育的活動。
不僅是幼兒園、中小學、大學,現代人都需要了解食物永續,外食主義的我們更需要關注自己吃下肚的食物從何而來,並珍惜食物。這項食農永續教育在忙碌的現代人生活下,逐漸成為人人須知的課題。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