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劉冠琪、許心瑜/採訪報導
先前發生的兩起「AirDrop」事件,同樣都是在捷運上,利用手機藍芽傳輸系統AirDrop,卻引起了正反兩面的影響。一是捷運上一名女乘客被身旁的男乘客騷擾,見狀民眾立馬傳AirDrop向車廂的人求助,也有許多熱心民眾主動再回傳照片,表示想要幫忙。
另一起負面事件則是有人用AirDrop以「交換寵物照」或「防疫小知識」為名義,傳送不雅照騷擾人。發生的兩起正反兩面事件也讓大眾開始思考該如何使用AirDrop,在關閉與開啟之間做猶豫。
只要開啟藍芽和Wi-Fi就可以透過AirDrop將照片、影片、網站、位置等,發送給九公尺內的iPhone使用者。然而,這項功能的便利與快速,也讓有心人士利用它來犯罪,因為是在限定的距離內傳輸,讓受害者與加害者幾乎是在同個空間內,相當的危險。
AirDrop其實也有相較安全的使用方法,可以將功能按鍵調為「只限聯絡人」,或者直接將此功能關閉,如此一來,就可以避免掉被騷擾的危險,卻也可能因此錯失幫助人的機會!
相較於以往捷運上較常見的偷拍騷擾,AirDrop的犯罪騷擾更難將加害者繩之以法。偷拍狂屬於現行犯,而利用AirDrop傳送騷擾照片者較難被定罪,受害者收到照片往往會因爲緊張而馬上刪除照片,這時就無法透過照片找出手機的IP位置。
不管是捷運車廂裡或是站外,都可以見到眾多低頭滑手機的民眾,也讓此犯罪行為更頻繁發生,不只是交換寵物照或防疫小知識,有更多類似事件發生在人來人往的車廂內。
現今科技的興起讓犯罪手法更為多樣化,AirDrop這項功能最原始的用途是讓傳輸功能更為便利。有人使用它來幫助人,但也出現有心人士利用它來犯罪。律師謝富凱表示,捷運上散播不雅照已經構成刑法235條的散播猥褻物品,若民眾發生類似事件,建議先不要刪除照片,可以找尋站長或身邊的人協助。
究竟關與不關AirDrop,就取決於人們如何使用它,科技本身為中性,有人熱心幫助人,也有人惡意騷擾人,這項功能呈現出科技的一體兩面。謝富凱也表示,可以在需要時再開啟,不必要時就關閉,保護自身安全。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