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向元玉、劉美佳、邱品禎/採訪報導
深夜的信義路上居然有一輛巴士自己在動?您沒看錯,這正是一輛自動駕駛巴士。台北市首輛夜間試乘自駕巴士9月30日開始提供民眾試乘,只要上網登記就可以免費乘坐。試乘民眾看著方向盤自己轉動,偵測紅燈、綠燈,體驗5G時代新科技自動駕駛系統後,直呼:「好酷」!
5G專網部屬 自駕巴士結合多項新科技
這輛全國首在夜間做道路測試的巴士,顯現5G世代的來臨,已帶來許多新科技應用。據台灣智慧駕駛公司提供資料顯示,智慧巴士沿線由電信業者5G專網部署,以5G低延遲的優點,提升路口安全。
結合雲端智慧號誌系統,自駕巴士會接收號誌的數位資料,透過運算,即可辨別路上的紅綠燈號誌:紅燈時停下、綠燈行駛。此外,在敦化南路口及光復南路口,加裝偵測橫向行人、高速車輛的設備,避免自駕巴士在途中發生意外,維護乘客安全。
網路預約試乘 依回饋意見進行修正
根據台灣智慧駕駛公司提供資料,此計劃的開端,是為了緩解公共運輸的人力問題以及夜間交通缺口。因此與台北市政府合作,規劃三階段的試驗。目前計畫已盡形至第三階段的夜間試乘,民眾可透過網站預約,進行體驗,並於搭乘完畢後,填寫回饋表單。台灣智慧駕駛公司將依據民眾意見,作為修正依據。
然而在台灣,除在2018年通過的《無人載具科技創新實驗條例》外,並無其他明確法律規範自駕巴士路上行駛以及營運事項。台北市議員許淑華說明,目前還未制定相關法規,也尚無計畫正式推動,自駕巴士現在仍處啟蒙階段,因此政府不敢貿然推動,必須經過實際測試,才能知道可行性。
目前台北市深夜尚無大眾交通運輸工具,無車的民眾僅能以計程車、共享汽機車做為選擇。未來自駕巴士若上路,可望藉此解決夜間交通缺口,民眾也能有更多元的選擇。
自駕巴士的夜間試乘時間自凌晨12:30至2:30,許淑華認為,白天的交通狀況較難掌握,因此於夜間測試自駕巴士,穩定度相較白天良好。許淑華指出,台北市交通局希望透過此次的試乘服務,評估自駕巴士作為公共運輸的可能性。
試乘吸引民眾朝聖 評價兩極
自駕巴士在台北101大樓前停靠,現場早已有大批民眾朝聖、拍照。不少民眾對自駕巴士感到新鮮、有趣。民眾邱小姐表示,未來若是普及發展,的確是不錯的技術,同時也可以節省人力。雖然自駕巴士目前還在試乘階段,民眾心中已抱持若干疑慮。
試乘民眾莊小姐提到,自駕巴士道路駕駛測試已有一段時間,上車後安全操作員就向乘客說明今日網路出現異常。莊小姐指出,整體行車狀況應該要更加穩定,卻仍出現狀況,令他感到不解。安全駕駛員薛慶宗當下則解釋,由於沒有收到網路訊息,因此自駕巴士無法偵測路口的紅綠燈的號誌。邱小姐認為,網路的穩定度不夠,是自駕巴士的一大缺點。
依據台灣智慧駕駛公司提供資料顯示,目前自駕巴士測試階段車速為一小時15公里,會再根據道路狀況,加快速度至一小時20公里或是30公里。在測試階段中,會透過每次的運行搜集環境資料,並參考乘客意見,不斷優化系統。
自駕巴士解決司機過勞積習? 臺汽客運工會:不抱期望
台灣客運及公車司機超時工作案件層出不窮,對於自駕巴士能否改善司機過勞問題,台北市議員許淑華則認為無人駕駛可和公車業者合作,達到減少人力成本的效果。臺灣汽車客運業產業工會(以下簡稱臺汽客運工會)理事范光明則表態不抱期望,認為政府最先做的應是直接改善補助金分配,以及提高罰鍰等相關作為。
據中央通訊社報導,今年9月21日台北市內湖區一輛三重客運藍26公車,疑因駕駛打瞌睡而衝上人行道,造成1死1傷,而業者也因未給予司機充足休息時間遭勞動局開罰。
依照「汽車運輸業管理規則」規定,司機每日最多駕車時間不得超過十小時,連續駕車不得超過四小時,期間至少應有30分鐘休息。即便政府持續稽查、開罰。對此,臺汽客運工會理事范光明表示,近期仍有駕駛反應工作時長17、18小時,甚至連續工作13天。
在自駕巴士試乘階段,台灣智慧駕駛公司正持續蒐集資料與民眾意見,讓系統服務更成熟,改善現況巴士司機的勞力問題以及夜間交通缺口。市議員許淑華認為,大家都會希望綠能普及化,但民眾實際上使用的方便性、收費標準等也是很重要的一環,期望自駕巴士系統未來能與公車業者合作。
許淑華表示,若未來自駕巴士運行,無人駕駛與公車業者合作可減少人力成本,「我覺得無人駕駛是未來的趨勢。但配套一定要完善、測試一定要嚴謹,因為這是人命關天的事。」
臺汽客運工會范光明對此則不看好,他認為台灣道路普遍擁擠,只在夜間及特定區域行駛的自駕巴士無法取代公車司機,更無法確實改善客運業司機高工時問題。
范光明認為,要解決台灣客運駕駛高工時的問題,政府應更嚴肅地看待違反法規的業者,另外,行政法院和地方民事法院,兩邊看法經常不一,也是應重視的問題,他強調,政府應積極處理、解決。
電動巴士減少碳排放 關鍵在民眾改變交通習慣
根據交通部運輸研究所的數據顯示,在2018年公路系統排放中,小客車占了50.7%,若民眾能轉為搭乘大眾運輸,便可有效地減少碳排放。台北市政府測試的電動自駕巴士,日後若正式運行,地球公民基金會的副執行長蔡中岳認為,將有機會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燃油與電動巴士本身的車體、零件於製造過程所造成的污染程度是差不多的,地球公民基金會的副執行長蔡中岳說明,就動力來源來說:「燃油的巴士會直接造成碳排放和空污的各類物質排放,而電動車則要視電力的來源為何。若電的來源都是太陽能、風能等等,就會接近零污染。」
蔡中岳表示:「根據今年二月發布的國際研究報告,當你所處的國家每發一度電的碳排量低於750克以下,電動車的碳足跡就會比燃油車來的低。」以台灣現況的電力排碳係數來說,台灣電動汽車每公里的碳足跡比燃油汽車少三成左右。因此若電動巴士實行後,與燃油巴士相比仍更為「低碳」,較符合環保效益。
根據交通部運輸研究所的數據統計,2018年運輸部門排放的溫室氣體中,公路系統的排放量占比為95.6%,是整個運輸部門中排放量最高的。而在公路系統各運輸工具排放溫室氣體的占比中,最多的是小客車,占了50.7%,其中公車客運所屬的大客車,僅占6.4%。
以台北市政府日前在信義路夜間測試的智慧自駕電動巴士而言,蔡中岳強調:「政府增加了夜間移動的選項,本來只能自行開車、叫計程車或Uber的使用者多了低碳的交通工具可以選擇。」若民眾能像這樣轉換選擇的交通工具,就能達到減少碳排放的效果。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