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生活

【國際文憑1】國際文憑在台推行 培養學生探究思考

記者 陳宥均、陳宥蓁、羅宇彤、曾SY/採訪報導

近來國際教育在台興起,除第二外語能力,國外教育模式的導入也成了一股新趨勢。為發展在台國際教育,國內各級公私立學校陸續引進系統性的國際文憑課程,培養學生的國際競爭力。

「國際文憑課程」(簡稱IB課程)概念由歐洲教育體系發展而來,自1968年起,提供319歲之全球學生系統性的國際文憑教育項目。根據國際文憑組織官方網站,全球有逾5300IB學校,在台灣則有八所私立學校,已取得國際文憑組織正式授權。

教育部部長潘文忠於「中小學國際教育白皮書2.0」(簡稱國際教育2.0)發布會提出,國際教育2.0包含了「培育全球公民」、「促進教育國際化」及「拓展全球交流」三個目標。將國際教育及交流加深至學校課程及教師,不再流於形式,而IB課程的理念也正好與108課綱中所提倡的核心素養不謀而合。

IB以全人教育為目標,依學齡主要分有三個項目。資料來源/《我如何以IB文憑,錄取世界名校?》、國際文憑組織官方網站;製圖/陳宥均

IB課程私校先行 激發學生探究與思辨

即使IB課程風靡全球,但台灣目前僅有八所IB學校,且皆為私校。包括高雄義大國際學校、康橋國際學校、高雄美國學校、台中明道中學、台北美國學校、台北歐洲學校、台北奎山國際學校,以及雲林維多利亞雙語中小學。

台北市政府教育局課程督學田芷綾指出,私校因可免除繁瑣的行政程序,直接與IB總部接洽,和公校相比推行較為容易。不少私校自「國際教育1.0」以來,除保有自身學校的特色,更努力發展為IB學校。其中康橋國際學校不僅保留中學部的雙語教學,也致力於發展國際部的全英授課,提供學生國內外兩種升學制度。

課程督學田芷認為,IB理念與課綱的結合,可達到素養教育的功效。攝影/陳宥蓁

「在儒家社會中,多數學生習慣服從老師的教學,而不對教學產生質疑,缺少了反思的能力。」已獲認證的私立康橋國際學校IB組長史蒂芬(Steven Bates)說明,教師會在課程中就某些議題或事件,詢問學生為何要這樣做、這樣想,進而促進學生持續思考。

史蒂芬(Steven Bates)提到,IB官方會親臨學校三日,了解校園風氣及上課情況,審視是否符合該組織標準,就算已通過認證,教師仍需不斷更新教學模式以確保品質。

國際教育在私校已經施行多年。攝影/陳宥蓁

國際文憑組織為學習IB課程的學生設立了十大培養目標,包含積極探究、善於思考、樂於溝通等素養,培養學生在教育中就須具備的研究提案、論文寫作等技能,也訓練學生的表達、創造能力。

在課程設計方面,IB課程比起台灣傳統教育須依循既定課綱以制定教學方法來的自由許多,IB課程的教師可以共同協商、討論所要教授的課程,設計一個有效率且自由度更高的課程方案。

相較台灣高中較為制式化的教學方式,曾受過IB課程教育並於倫敦大學就讀的TAE國際教育平台執行長蘇弘曆說明,IB在歷史課中,更強調「史觀」的概念,結合各派學者的論述,將觀點置於核心,並以客觀事實為基礎結合時事,加強學科深度。他舉例,先前老師在歷史課時曾拋出「誰該為第二次世界大戰負責?」的問題,沒有唯一正解,讓學生以客觀角度看待歷史事件,而非限於單一框架。

就讀倫敦大學教育系,現任TAE國際教育平台執行長蘇弘曆。攝影/羅宇彤

北市府開辦IB課程計畫 核心項目:CASTOKEE

2018年起,台北市教育局推動「臺北市國際教育中長程實施計畫」,與公立高中密切合作,培養未來所需的國際人才,使得各類國際文憑課程在公立高中逐漸起步。台北市政府教育局目在公私立高中推動的國際文憑計畫主要為「雙聯學制」、「國際預科課程」及「國際文憑課程」三軌,109學年度起新加入「校本特色國際課程」為第四軌。

IB課程因申請門檻較高及教育體系的不同,尚未有公立學校完全取得授權。為爭取成為全台灣第一所獲得IB授權的公立高中,台北市教育局正協助西松高中辦理IB實驗課程,將其理念融入國內升學制度,期盼透過該校的社區性來帶動其他區域的學校。

IB課程中,以大學預科項目(DP)最廣為熟知,DP有六個學科組別之外還有三個核心項目,分別為CASCreativity創造、Activity活動、Service服務)、TOKTheory of Knowledge知識論)和EEExtended Essay延伸論文)。

CAS類似台灣的服務學習課程,但相較服務學習的功利目的—規定基本時數才可取得學分或達畢業門檻,CAS不要求時數的多寡,而是希望學生以自發性為出發點,並在活動後繳交心得,藉此讓學生在參與課外活動中自我成長,對未來職涯規劃有更多了解,並且自我反思。此外,CAS也以七大能力作為指標,幫助學生強化在課堂中無法習得的經驗,如策劃活動、加入學生會等,豐富申請大學時的學習歷程檔案。

TOK讓學生再次思考知識的本質,老師在課堂中結合生活案例,訓練學生批判性思考,培養對議題的敏銳度,跳脫原有的思維模式。EE則鼓勵學生自行選擇學科進行研究,由校內老師指導,完成一篇4000字論文,用來培養文獻閱讀、邏輯書寫的能力。

公立學校IB推行受阻 盼結合中央推動

位於桃園的大園國際高中目前也是IB候選學校之一,該校國際事務部主任蔡青妤提到,公立學校在推行IB課程會經歷的許多瓶頸,如人力分配不足、缺乏資金挹注,在聘請外籍教師方面更受到許多限制。

台灣師範大學國際教師學程協調員葉怡芬認為,IB教育有自成一套的評量系統,若無法與一般學制做一定程度拉齊,推廣會相對困難。台北市府教育局課程督學田芷綾建議,未來若有學校想推動IB課程,老師需達成集體共識且願意改變,進而由下往上影響。

且田芷綾表示,2030年台灣將發展為雙語國家,國際文憑相關課程勢必需納入課綱規劃,因此她期許中央能早日結合地方,區域性發展IB課程,翻轉過去貴族教育的刻板印象,讓公校學子也能有選讀IB課程的機會,將本土與國際做結合,讓學生與世界接軌的同時也不忘本土價值。

 

系列報導:

【國際文憑2】北市推國際文憑課程 台師大培育師資

延伸閱讀:

英語啟蒙學習早 教育現況未定調

以英文進行溝通 打破傳統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