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周怡楨、吳俐嫻 /採訪報導
垃圾處理一直是重要的課題,一般垃圾的處理方式多以焚燒為主,然而燃燒後所釋放的大量戴奧辛,卻是危害人體極深的世紀之毒。過去對於醫療廢棄物,無分類別其處理方式因涉及感染問題,全部焚化處理,但現在在業者引進國外處理模式與政府的配合之下,讓醫療廢棄物除焚化的選擇外,也可以透過滅菌回收再利用,成為循環經濟中的一部分。
冷凍滅菌再加工 揮別焚化爐
在台灣,醫療廢棄物已經有一套完整的分類處理模式,利用不同顏色標註進行處理,如:只能拿去焚化的廢棄物歸類在紅色袋子裡,屬於塑膠類能夠回收再利用的廢棄物則歸類在黃色袋子裡,將這些醫療廢棄物如同其他家庭垃圾一樣分類回收,也是台灣推動循環經濟裡重要的一環。
醫療廢棄物的處理方式較一般垃圾不同,垃圾業者都是擁有政府頒發的牌照,在政府的監督下處理這些廢棄物,考慮到廢棄物中病毒與細菌的殘留可能性,這些垃圾需要在低溫的冷凍車中運送,到達工廠以後先過磅並回報數字與清運公司做比對,這些冷凍車的運行路線也都有追蹤器控管,在處理醫療廢棄物的管理上,絲毫不能馬虎。
因塑膠的種類繁多,在垃圾過磅後,會由工廠人員進到冷凍室中,穿起防護衣後進行分類揀選,分類結束後再進行殺菌,殺菌後還需以試紙進行檢測,確認殺菌成功後,再一次將塑膠詳細分類進行切割處理,這些醫療廢棄物就能搖身一變成為工業用的二次材料。
回收利用省成本 兼顧經濟與環保
這些再生成為工業用二次材料的醫療廢棄物,被廣泛運用在工業上。原先需要使用百分百原料製成的塑膠品,在二次材料的出現後,能夠替代部分原料,降低原物料的使用,在節省成本的同時,也能降低能源的耗損,以達到循環經濟的目的。
原本應被丟棄的醫療廢棄物,透過加工滅菌的過程,讓醫療廢棄物有了全新的樣貌,無論是政府或業者,對於這樣的再生都是樂見其成,期望能在新科技的輔助下,讓醫療廢棄物也能有除焚燒以外的處理方式,兼顧經濟的同時也能對地球盡一份心力。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