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蔡永嫻/採訪報導
位於新北市板橋區的巷弄內、鄰近菜市場與住宅區,外頭便是車水馬龍的大馬路,若沒有走進巷子實在很難注意這個地方,大門口沒有掛著醒目的招牌,也不像以往看到的音樂行將樂器整齊高調地陳列架上,一打開門先是看到三張大木桌,以及各式各樣的工具零件,有些散落在桌上,有些則是高掛牆壁上—這裡是邱崇瑋的小提琴工作室。
轉換軌道 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邱崇瑋在新竹出生,小時候無意聽到一張古典樂專輯,對小提琴的聲音深深著迷,在就讀新竹高中期間參加學校管絃樂社團正式開始接觸小提琴,個性靦腆的他與小提琴的豪放響亮對比下顯得格外地特別。
相對於一般同年齡層的人來說,邱崇瑋起步得較晚,從高中到大學除了社團練習之外,一直沒有受過科班的專業訓練,主要就讀的科系更是與音樂毫無關聯的護理系。
每個人在摸索興趣的過程中難免焦慮,雖然對拉琴的熱情沒有因此間斷,但是邱崇瑋不被這樣的差距影響,憑著這股對音樂念念不忘的力量,持續堅定自己目標,最終在大二那年決定鼓起勇氣休學,結束他多年的理科專業,在許多前輩和師長珍貴的意見與鼓勵下,當完兵後成功轉學到台灣藝術大學音樂系,更在學程畢業後,遠赴英國紐華克製琴學校,持續磨練自己。
競爭者少≠沒有市場
演奏的人很多,專業製琴師卻屈指可數。
邱崇瑋笑著談起當初在演奏與製作之間是如何做抉擇,「比較少人競爭嘛!」他說起通常在台灣音樂系的出路無非兩個選項,一是加入樂團當個站在舞台上的表演者,將成就貢獻給舞台,享受觀眾的掌聲,二是從事教育工作者,自己當老師收學生,作為技術的傳承,然而,這兩條出路邱崇瑋都不感興趣,但為了不和小提琴斷了連結,他選擇製作樂器這條較顯為人知的出路。
邱崇瑋認為身為一名製琴師最重要的是專注力,任何結構比例與對稱位置都要拿捏事宜,儘管是一毫米的距離也有可能造成音色上的疏失。
而製琴師的責任不僅是要將一把琴無中生有,外觀與造型也是一大學問,少數客人會要求在琴身作些微改變,邱崇瑋在留學期間遇過很多義大利文的姓名含有動物的含義,而將那些動物的圖案烙印在自己的琴上。
做琴、修琴、拉琴也談琴
當邱崇瑋談起台灣的音樂現況,認為資訊不流通是造成使國內音樂圈封閉一大主因,缺乏願意將資訊公開的人,邱崇瑋希望透過自己的力量為國內音樂圈帶來更多活力,除了經營實體店面之外,也積極更新網站和粉絲專頁,分享自己在工作上遇到的心得,線上幫助顧客解決樂器上的問題。
身後雖然有許多忠實顧客與學生,邱崇瑋依然沒有停滯學習,不論在維修還是教學上遇到遲疑與困難時,他都會停下腳步翻閱相關書籍,或是參考國外製琴師分享的東西直到問題解決。
他也說明,在今年十月到中國參加上海樂器展,預計明年六月參加美國製琴協會舉行的大師班做短期進修,與各國頂尖師傅進行交流。
邱崇瑋談起自己的夢想時是會發光的,他娓娓道來圓夢的心路歷程,熱血沸騰的模樣令人敬佩,邱崇瑋了解製琴師在台灣仍是一種夢幻的職業,大多數人仍不了解,甚至依然存有迷思,單單在意樂器的產地,認為國外製的樂器較優,導致就算國內製琴師技術再好還是不願買單,邱崇瑋從不灰心,儘管在一間小小工作室打拼,也將他所知道、甚至新發現的訊息傳遞給大家,為台灣音樂圈帶來一點生機!
相關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