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周庭亘、邱雨彗/採訪報導
2018年8月,基隆市義四路上有棵樹齡逾60年的珍貴老樹因樹根腐爛而倒塌,這棵老樹早已成為當地鄰里的共同回憶,許多里民知道消息後都大呼可惜,不過,當時樹木倒塌雖無傷亡發生,卻也使得周圍車輛遭到壓損。究竟是該淘汰年老危樹改種新樹?還是該從根本做好老樹的維養整護?對此外界所持觀點不一,也凸顯出台灣路樹的護養問題。
台灣許多老樹是地方居民生活的共有記憶,社會大眾也普遍認為植樹、護樹等作法對地球環保有益無害,因此當樹木因應都市規畫而面臨移植或砍伐的命運時,引起不少民眾共同發起護樹運動,而環保組織大多也都希望樹木能夠被原地保留。
台灣護樹聯盟成員楊國禎表明自己的護樹立場,指出政府應積極作為,了解樹木的性質及基本資料,維護樹木的生存權利。但老樹的後續維護管理往往成本高昂,相對於年輕植栽,老樹的供氧量也較低,種種原因使得各界對如何處理老樹的看法不一。
福田樹保基金會執行長邱慧珠指出,一棵樹要砍伐、移植或原地保留,得考慮其樹史及棲地照顧情況等綜合因素做判斷,如果樹木已被判定喪失功能,生長特徵也已停止甚至出現腐朽狀況,那還是建議採取移除方式,改以種植新樹種代替,不同林種都有其應對的保護方式,砍樹不盡然是對地球環境的傷害。
不過其實砍伐作法在林木維護上是一種必要手段。林業試驗所研究員兼主任秘書林俊成提到,「樹木就像人一樣,有生老病死,老了需要照顧,生命走到終點時也需要我們去處理,把長得比較不好或已經死亡的樹砍伐掉,才能讓剩下的樹木有足夠的空間養分成長。」
早年台灣政府為保護林木免於有心人士濫墾濫伐,於1989年宣布全面禁伐天然林,近三十年過去,隨著台灣社會環保意識抬頭,民眾多對林木砍伐作法觀感不佳,也連帶影響人工林的整理及開發。
林業試驗所森林經營組副研究員兼組長王培蓉表示,許多長年缺乏整理的人工林樹木密集,沒有足夠的植物成長空間,加上林木彼此競爭陽光、水、土壤養分等等環境資源,可能造成部分樹木無法健康生長而因此死亡。王培蓉說:「必須把長得不好或有病蟲害的樹木移出,讓整個林地恢復良好的生機,如此林木才得以健康成長。」
正因如此,實務上有時須藉由適當砍伐來達到活化森林的目的,打破一般民眾認為砍樹就是不環保的刻板印象。
但並不是所有林種都適用於疏伐,邱慧珠表示,適當砍伐雖能維持森林生態穩定,但對都市林並不適用,都市林的樹木並不像人工林來的密集,而且多半不具經濟價值,加上養成一棵樹動輒幾十年之久,因此都市老樹大多還是以原地保留處理。不同的林種有不同的經營方法,而被大眾視為負面的砍伐作法其實也不外乎是一種能創造更多價值的環保方式。
老樹照護成本高 社區民眾難以支付
老樹的健康與照護影響著民眾的生活,環保團體雖致力於老樹維護,但不一定能深入地方社區,掌握樹木的健康狀況,而當民眾住家附近的老樹有照護需求,邱慧珠表示,若民眾有救援樹木的需求,應先確認管理該樹的權責單位,隨後與該單位反應。
邱慧珠表示,若無法判別樹的權責單位,可以撥打1999專線向市政府溝通,負責機構將視樹木的健康情況以電話連線指導民眾處理,或是派專人到場診療,進行樹木救援或移除。
但照護臨危樹木的價值不斐,每次的診療成本平均要價逾20萬元以上,原因在於救援樹木的過程必須要師傅親自診療,無法用機器取代的專業人力,使成本難以降低,也因此讓許多人對老樹救援望而卻步。
而近年來環境保育意識興起,鄰里間時常發起植樹活動或是贈與民眾植物幼苗,吸引許多人共襄盛舉。台北市立圖書館景新分館日前也舉辦「國際森林日」活動,只要借滿三本書即可獲得一株幼苗,讓民眾在享受書香世界的同時,也意識到環境綠化及保護地球的重要性。
當民眾對植樹植苗等環保活動參與率漸升,邱慧珠也呼籲,大家別本末倒置為了種樹而種樹,反而忽略了新種植栽是否有人能夠護養長成等事後照顧問題,她認為如何做好幼樹照料及樹木養護比漫無目的種樹來得更加重要。砍樹、植樹以及護樹都有其擁護者,民眾在從事環保運動的同時,也可以多了解不同立場的想法,對地球提供更多的保護。
復興國產材 人工林何去何從
為了保護台灣原始林,避免林區過度開發,政府於1989年宣布全面禁伐一級天然林,此項禁令使台灣得以保留珍貴森林資源,但同時也重重打擊國內林業的發展。
禁伐三十年,隨著社會的環保意識抬頭,人工林採伐近乎停擺,國內林業隨之凋敝萎縮,相關產業只能依賴進口木材滿足國內供需,根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數據,台灣每年進口木材約600萬立方公尺,國產材僅佔不到百分之一,直到2016年,林務局重啟人工林經營,希望復興台灣林業並打造國產材品牌,過去受禁伐令所苦的林農才重燃新希望。
「在國外,砍樹是非常環保的行為,在台灣,砍樹就是該死」,永在林業副總經理林家鼎無奈地說,「我們砍伐一定年紀的樹,碳可以永久留在樹木裡,砍伐後的樹木可以供給國內木材市場所需,後再種植新樹吸收更多二氧化碳,這就是林業經營。」
即便政府近年鬆綁人工林砍伐規範,但在台灣林木面積不大,過去疏於整理的人工林木材品質也不一,無法在短時間內提高木材自給率,林家鼎表示,國產材應朝向精緻農業發展,透過後續加工提高木製品價格。
而為擴大國產材市場,林務局帶頭使用國產材,規定公共工程委員會得標廠商進行相關木構工程時必須優先使用國產材,林家鼎認為,一旦終端需求量提升,廠商自然會去使用國產材,再透過政府補助幫助林農降低砍伐成本,國產材市場自然會打開。
但台灣林業停擺近三十年,早年蓬勃發展的盛況早已不復存在,重啟人工林仍遇到許多困難,林家鼎提到,林業技術、人才都出現斷層,但只要提供好的薪資環境跟未來願景,還是能吸引許多新血投入林業發展,長此以往,國產材的運用將更落實在你我的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