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收集」真諦 封存美好記憶

記者 程怡靜、貝薈涵/台北報導

閒來無事時你會收集些什麼?對你來說,收集又意味著什麼呢?每個人的心中都有著無盡的嚮往,但也往往在巨浪嘶吼咆哮的生命海洋中,不得已將這些美好的念頭給遺忘。透過物件所伴隨的無形記憶,在觸手可及的範圍內收集,藉此人們不僅能將曾經的記憶與時光封存,更可深入探索生活的深度與多樣性。

融合生活經驗 清「收集」實際價值

以「收集」為主軸,台北市立美術館兒童藝術教育中心在美術館地下一樓展開了為期 9 個月的《 集什麼?》藝術展,並邀請了加布里爾.卡林伯迪、栗田宏一、吳芊頤、亞歷山德 · 列維、王雅慧以及康雅筑等 6 位國、內外藝術家參與以「收集」為概念發展的作品,從而拓展一系列藝術教育活動。

《 集什麼?》從生活中的行為出發,透過作品連結個人經驗,觸發觀展民眾間彼此的對話與交流,也藉由藝術家視角,引發觀者思考收集與自身的關係和意義,體現收集樣態的多樣性與其潛在的文化意涵,以嶄新眼光思考生活與藝術的關係。

 

情感與藝術交織 創造無限想像空間

早在民國 10512,台北市立美術館兒童藝術教育中心就已舉辦了前導活動,更邀請小朋友攜帶自己收集的物件前來製作記錄,與大眾分享。導覽員何冠緯透露,收藏品一字排開,每個人就像是小小策展人,組織收藏品仿彿是在進行展覽類型創作更甚進一步建造專屬自己的博物館。

「在童年記憶裡,有的人喜歡收藏一系列的布偶娃娃,有的人則是收集紙飛機,但收集的物件不僅僅是實體物品,任何東西包括聲音,泥土和窗花等等都可以是收藏品。」

他認為,收集是人們原始本能的集合行為、一段經驗的累積過程、一種自我表達,更是一種情感的傳遞。展內 6 個藝術家的作品,提供了無限的遐想空間,展現藝術創意的同時,也夾雜著藝術家所入的情感,而他們正是以此發想舉辦了這場展覽,希望藉帶領觀展民眾探索「收集」的核心意義,開啟自己對於收集的更多想像。

收藏品不計形式,聲音也可以是收藏的一部分,亞歷山德 · 列維為該展創作《聲動台》,藉由觀展民眾和藝術作品間「親密的互動」,觸動聲音機關,讓不同的聲音在空中傳播,編織成美妙的旋律。攝影/程怡靜
收藏品不計形式,聲音也可以是收藏的一部分,亞歷山德 · 列維為該展創作《聲動台》,藉由觀展民眾和藝術作品間「親密的互動」,觸動聲音機關,讓不同的聲音在空中傳播,編織成美妙的旋律。攝影/程怡靜

 

以藝術家觀點 挖掘作品深層面貌

《 集什麼?》是個擁有各種可能性的提問,它不僅是對藝術的提問,也是對所有觀眾的發問。無論是具有形體的物件,或事件感覺的接收,抑或情感記憶的留存,對藝術家來說,他們用什麼眼光看待物件?何冠緯表示,《 集什麼?》的價值在於讓民眾參觀完所有藝術家的作品後懂得向不確定提問,並能將自己和藝術家的身份對調,思考藝術家從作品想傳達的看法與觀點,進而接觸到背後等待被聆聽的故事。

他提到,在這次的展覽中,許多小朋友都問起了為何會以泥土來作為收藏品,仔細觀察日本藝術家栗田宏一收集日本各地土壤所製成的《 土壤圖書館/日本》其實不難發現,100 個瓶子裡裝置的土壤顏色各不相同,質地與來歷也不一樣,但其實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都很耀眼。這個作品除了傳達藝術家對土地與人文的關懷,同時也說明了雖然我們的面貌迥然不同,想法與背景也不盡相同,但生活在這片土地上,大家都一樣。如果人人都能相互尊重,彼此就不會產生紛爭,而這也是我們要向土壤學習的地方。何冠緯補充,《 集什麼?》希望讓民眾看見的不只是「收集」單純的動機,還包括在不同的背景和時空下組織出什麼樣面貌的收集內容。

此乃日本藝術家栗田宏一的作品《 土壤圖書館/日本》,每個瓶子裡土壤的顏色看似相同,但細心觀察,這些土壤的顏色層次其實略有落差。攝影/程怡靜
此乃日本藝術家栗田宏一的作品《 土壤圖書館/日本》,每個瓶子裡土壤的顏色看似相同,但細心觀察,這些土壤的顏色層次其實略有落差。攝影/程怡靜

 

這件作品是由無數線球組成的圓形所構成,背包就像是人的身體,線是頭髮與路經,背包內的樹是支撐身體的骨骼,藝術家康雅筑透過旅行來收集經驗故事,透過移動遷徙的步履展開一趟趟的旅程,這些行走的步伐慢慢長出生命色彩與自然能量。攝影/程怡靜
這件作品是由無數線球組成的圓形所構成,背包就像是人的身體,線是頭髮與路經,背包內的樹是支撐身體的骨骼,藝術家康雅筑透過旅行來收集經驗故事,透過移動遷徙的步履展開一趟趟的旅程,這些行走的步伐慢慢長出生命色彩與自然能量。攝影/程怡靜

促進親子互動 共同體驗「收集」樂趣

對某些小朋友而言,收集有可能是一個私密的動作,收藏的物品除了自己以外,甚至連父母也無法全然得知。有鑑於此,《 集什麼?》展覽會特此開放以兒童親子為目標的互動環節,提供民眾優質且適合親子共同參與的教育空間,其中最引人注目莫過於讓小朋友將自己的收藏品放在桌面上一字排開,爾後即刻攝入電視牆的機動設施。透過這項活動,小朋友的收藏品一覽無遺,也藉此讓家長知道小朋友是有心思、有動機、有主觀意念地在執行收集的動作,並且得以了解小朋友內心的想法及尊重他們的收集意願。

和孩子一起前來觀展的民眾吳芃影認為,親子互動的附加環節讓她和兒子的感情增進不少,除了更加了解兒子的收藏品,她還可以和兒子一同探索收集的奧秘。

跳脫表象意涵 延展「收集」更多可能性

儘管收集行為已經和時代的洪流漸行漸遠,但每一次的收集,每一件物品,背後伴隨著的都是被隱藏的歡欣或悲棲的故事,收集早就已經超越了表象意義,審視收集內容的過程,發掘收集後的心靈收穫,你會驚覺,收集如囊,具象抽象的感受早已填塞出飽滿的情感。而收集其實還有更多無法用言語說清的可能性,它所代表的不僅是一個動詞,更是延伸創作、腦力激盪的代名詞,在藝術與情感交錯的空間下,迸發出更多不一樣的火花。

 

Posts created 8458

Related Posts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