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山城張家村,在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規畫下,將成為休憩特區案,此案通過後,會衝擊指南山區居民的生活型態,如何保留聚落之珍貴人文特色,是刻不容緩的問題。
指南里又名張家村,居民百分之九十以上都姓張,道光初年由福建泉州來台定居。族人張迺妙、張迺乾回原鄉運回鐵觀音茶種,種植於樟湖地區,成為今日木柵觀光茶園,有「茶山」之美稱。張家村世世代代皆生活在指南山區,已有一百八十五年歷史。
居民對自己的開發歷史非常了解,山區特有的祭祀、陣頭活動、基督教的信仰由來、保儀尊王的信仰、茶製造過程,七十歲以上耆老憶起當年仍記憶猶新,留下珍貴的訪談紀錄,點滴皆是獨特的區域人文。
前任指南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張台山表示,開發後定居迄今,仍保存良好的大規模聚落,在台北市可能寥寥無幾,指南山城張家村可說是僅存的人文特區,是文山區瑰寶,日後發展觀光產業唯一可以被參觀的地點。
張台山強調,休憩特區案一旦通過,區內珍貴的人文特色將會全部消失,如同北投現況,商業利益優先而失去原有風貌。指南社區發展協會與木柵觀光茶園社區發展協會,長期彙集指南山城人文生態資料,作為日後發展依據,山區改建後,多年心血將流失。
纜車的設置及特區開放,是政府的美意,但在行動之前須先審慎評估。開發案採許可制,有條件的地點才能將保護區變更為特定區,開發土地面積最小為五百坪,目前山區居民沒幾家能符合這種條件,若都市發展局執意用這種開發方案,大部分居民只能任人宰割,變賣土地,使文山區最後一塊淨土流失。